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耽误航天员回家的“空间碎片”怎么“破”?听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专家的解读

耽误航天员回家的“空间碎片”怎么“破”?听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专家的解读
2025-11-06 17:02:4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二是雷达监测技术,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信号,探测空间碎片的位置和速度。该技术具有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高分辨率雷达系统可提供厘米级探测精度,有效识别不同尺寸的碎片,例如美国空间监视网络,可探测到直径大于10厘米的碎片。

近年来,一些新技术不断出现,例如激光雷达技术可以提供高时间分辨率,实时更新碎片位置,结合自适应光学技术,还能克服大气干扰,提升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的探测性能;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整合雷达、光学和激光雷达等数据,形成互补监测网络,通过数据融合算法,消除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提高碎片识别和跟踪的准确性,同时支持三维空间重构,实时生成碎片分布图,为碰撞风险评估提供直观依据;碰撞概率分析技术可以结合轨道误差模型,在预警区域判定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概率阈值,减少虚警率,提高航天器规避效率。

处理空间碎片撞击风险的技术也有多种。庞之浩说,对于尺寸超过10厘米的较大空间碎片,航天器倾向于主动实施轨道规避。面对难以观测的小型、微型空间碎片,航天器主要采用被动防护手段。科学家也在不断探索激光烧蚀、太空拖网、机械臂捕获、离子束偏转、电磁吸附清除等碎片清除技术。

此外,现代航天器也在设计上充分贯彻空间碎片防控理念,采用防爆燃料贮箱、减少外露部件,从源头上减少空间碎片产生。

(记者/付毅飞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王浩然)
关键词:空间探测技术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