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装置作品2019
张红梅曾提到,她一直试图在绘画作品中探索一条比较独特的道路,这也与她的纺织品设计学习经历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从绘画和纺织品作为一个出发点,使用五彩斑斓的面料来代替手中的颜料和画笔,在画面中呈现出一种抽离的感觉,使观者在远观和近观的过程当中在视觉和触觉上产生一种模糊的感受,而张红梅对于探索这种模糊的感受非常感兴趣。
张红梅在借鉴的基础上尝试个人经验的表达,其抽象化的语言风格与鲜艳明快的色彩表现逐渐引起了国内外观众的关注。她的艺术语言特点非常鲜明,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张红梅试图在用两种不同的形象元素来形成一种画面,包括颜色和结构的对比,在底部上,用的一种形象是中国的传统人物,包括唐宋、明清时期的人物形象,及服饰、穿戴的特征,在画面的上面一层,用一种简单、比较几何化的东西和底部的形象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对比,通过这种画面的结构,把原来的形象覆盖,表现出来一些间接、片段式的形象来表达一种在记忆中永远留存的印象。
第二:“材料”——张红梅在绘画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材料,她走访乡间搜集了一些家谱,这些家谱本身残留着一些农民画或者是家族画在上面的家谱形象,在这个形象的基础之上,又重新构成了画面,这也证明了她对纤维艺术的跨界使用十分得当,在语言风格上有浓郁的装饰意味,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第三:“色彩”——在张红梅的作品中,运用了很多中国古典建筑里面所用的非常鲜明的颜色,例如大红、明黄等调和画面,在她看来,这些颜色是非常有现代性和当代意味的,代表着纯洁和快乐感,通过结构与色彩的碰撞,逐渐融入了从工艺设计向当代语言的转换。
——蓬皮杜影像展
色彩西安山东博物馆个展2017
张红梅在教师角色之外,已成为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她在研究借鉴西方艺术形式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文化精神层面驻足本土、弘扬传统,从而在艺术语言的使用上彰显出一种深度挖掘与全新提示。
张红梅深谙如何走出既定的框架和呆板的模式,以超越艺术历史的姿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她正毫无畏惧地打破一切固有疆界,能动性在地域之间、文化之间、创作方法之间和创作灵感之间切换,在传统和创新、传统给养与海外馈赠之间转换,在大到雕塑、小如首饰的艺术形式中转换,终于糅合彼此、打破彼此,创建了有共同认知含义但又属于个人表达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属于任何一个简单的风格或流派,张红梅也不属于任何流派,她就是她自己。(山东画报评)
《相望》70×90cm综合材料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