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艺术不可承受:王小松作品展”亮相上海,展出近三十件精品力作

“艺术不可承受:王小松作品展”亮相上海,展出近三十件精品力作
2023-02-19 14:57:1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典型虚幻

87x80cm 综合材料

2022年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在东西方发展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相似之中又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比如对于画面空间的追求,东西方自古有之,但西方绘画是通过透视和光影画出视觉可达的纵深感,而东方绘画则是通过留白和墨色浓淡营造出意境上的空间感。正如宗白华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表示的:“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中国人爱称太虚、太空;无穷、无涯)。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站在固定地点,由固定角度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穷。”“中国人于有限见到无限,由于无限中回归有限。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

也可以说西方艺术对于空间的追求多源自于客观,东方艺术对于空间的表达多发自于主观,或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西方艺术在发展中更容易实现客观层面上的突破,而东方传统艺术的发展则难以外化显现。

对于绘画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突破,上世纪六十年代空间主义艺术大师卢齐欧·丰塔纳用一把刀子和一张画布就得以实现。当然,他所创造的并不仅仅是空间上的突破,还有二维和三维之间矛盾冲突的阐发。但单就创作方式而言,依然建立在对客观存在的基础之上。

图片

王小松

第二性的质

108x107cm 综合材料

2022年

在二维突破至三维或许尚可凭借对客观存在的改造得以实现,但是再往更高维度跨越时,例如加入看不见摸不到的时间的第四维,以及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提出的第五维——“时间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一直延续到无限的未来,把这段时间上的持续叫做四维,而在这个四维的时间线上任何一点都有无数种发展的趋势,从四维上的某一点又分出了无数多条时间线,这样就构成了五维空间。”——仅凭借对客观现实的观察和改造或无法企及。

这种高纬度间的跨越,或许需要突破原有的创作方式,结合目前的社会发展条件和艺术家所能企及的能力创新出一种适合艺术发展的新方式。

王小松近几年的艺术实践,在多维度艺术创作中似乎找到了更为适合的方式。在他创作的作品《柏拉图Plato》中可以发现,他在透视、光影和色彩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褶皱、折叠、扭曲、倾斜等富有张力的元素。这种不稳定状态元素的采用,让观者生发出类似于时间观念的感官经验,似乎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上一刻的挤压、蹂躏和下一刻的蓬松、坍塌、坠落。

图片

王小松

柏拉图

90x140cm 综合材料

2016年

王小松把观众对原有绘画的知识经验消融到纯粹的多维空间体验中,传统绘画的审美经验成为观者形成思考的时间线索,在不断地时间回溯和蔓延中重构观者体验的认知关系。

情感与灵魂是一个艺术家创作表达的血脉,也是艺术作品生命所在。没有情绪的作品很难得到观众的共鸣,即便再精细复杂的作品也只会沦落为价值寥寥的乏味图案。情感的融入是艺术创作价值内化的重要阶段,而情感的传达是艺术作品精神外化的必然要求,能够激发启迪观者并进而迸发出更多精神层面的产出,才是一件艺术作品的最终使命。艺术作品的精神注入固然不易,而能够传达出情绪并使观者产生感知则更加难得。

图片

王小松

关键词:王小松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