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
雕塑 32cm×33cm×85cm
陕西
探展后记:
一日探展,我感慨良多,不仅亲眼看到全国专业画院艺术家“从高原到高峰”之旅走得突飞猛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愈发深入、广泛——无论是艺术机构之间携手办展,还是艺术家、艺术学子个人不断地奔赴各地展览观摩学习;更惊喜的,是普通群众对艺术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之情日益高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美术馆里多了许多形形色色的观众,他们呈现出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
1、观众的年龄、身份、地域跨度变大,艺术展的受众群体变得空前广泛。
2、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自内心地喜欢艺术、关注艺术,他们的闲暇时间不再只选择电影院、公园、游乐场这些娱乐地点,更多地愿意来美术馆欣赏艺术。
3、更多外地人专程来到美术馆,他们有的就是为了看一次展览特地从家乡赶来,有的是每到一个城市,就会选择到当地美术馆“一游”。普通老百姓愿意只为看一场艺术展,花费时间、金钱、精力远赴另一个城市,这恐怕是对艺术工作者们最大的鼓励。济南美术馆落址济南西客站附近,更是远道而来泉城的游客们的不二选择。
4、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帮助艺术从“云端”走向民间,我采访的大多观众对艺术和艺术展的了解途径不是通过主流媒体,而是抖音、小红书、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这些更亲民的传播方式,为老百姓开放了更多进入艺术殿堂的“入口”。即便只是看了网友分享,来美术馆“凑热闹”“打卡”的观众,其实也已经潜移默化的受到了艺术的影响。
5、老年人也开始关注艺术了,他们退休后的生活不再是围着锅碗瓢盆、儿子孙子转,而是愿意继续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艺术是他们的首选。是的,“美”无止境,美育更是永远不会晚,银发族们正用画笔涂抹属于自己的“夕阳红”。
6、观众更喜欢“参与”艺术之中,更喜欢沉浸式、有氛围感、有创新和想象力的艺术。不要被“告诉”,而要自己“探索”;不要被“美育”,而要美的“自我学习”。他们渴望通过艺术与艺术家沟通,与自我心灵对话,也对艺术和美术馆的发展有了自己的思考。
“美”是最终极的精神追求,当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美”的向往便会与日俱增,而艺术就是“美”的最佳载体。通过承办“第二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济南市美术馆已成为泉城著名的“艺术种草机”,作为为全市人民和全国游客服务的公益性美术馆,她一直在不断努力,让艺术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悄悄在群众心中种下美的种子,让“阳春白雪”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就在这个“五一”,她“种草”的全国顶级艺术作品正在敬待观众,为市民和游客朋友再献上一场美的“嘉年华”。
就是现在,“种草”济南市美术馆,畅游百花盛放的艺术花园!
就在济南西部省会文化艺术中心!
特别是乘坐高铁到济南西客站下车的游客朋友们,很近哦!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作者/陈雅雯
摄影/陈雅雯、济南市美术馆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