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丁乙:“十示”是我的语言,艺术探索如旅程般无穷无尽

丁乙:“十示”是我的语言,艺术探索如旅程般无穷无尽
2023-11-15 10:56:1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图片

丁乙的作品在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展出

这种探索精神自然延续到了他的艺术创作中。1988年,“十示”横空出世:“在1988年第一次用这样的符号,那是有意味的。因为大部分的观众没有抽象经验,所以当你用这样的一个符号的时候,很多人也没有把它看成是抽象符号。但是我必须要用这样无法解读的一个符号,和现实脱钩。我要走向绝对的抽象,让它就变成无法解释的东西,才能隐含更多的艺术表达。”

这个风格符号源自丁乙在玩具厂工作的经验。十字是印刷中常见的标识符号,多用于定位印刷尺寸,方便切割校准,不具备文化意义。从“十示”诞生至今,无数的人问他,丁老师,这个符号代表什么?丁乙说,现在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如今对我来说,‘十示’成为了一个笔触。就像梵高是拉长的长笔触,塞尚是方笔触,我就是一个十字型的笔触而已。符号有时候表意,也可以不表意。”

图片

丁乙,《草图13件》,1987-1989,纸上丙烯、铅笔,多种尺寸。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丁乙

艺术评论里,人们常把丁乙的创作分为平视、俯视和仰视三个时期,“十示”所依附的创作媒介也经历了无数的变化。对丁乙来说,“十示”的变化是时代的变化,比如1988年的《十示II》,应用红黄蓝三原色,便是大胆的艺术宣言:“好像回到艺术的原点,重新开始。”

不过“十示”至始至终只是一个格子而已。

丁乙在1988年的创作札记里写道,《十示系列》提出两个主要问题:精确与自动。此后,“十示”更加口语化,笔触相对自由,贴近“精神的准确性”。但创作过程也是艺术家不断向自己提问的过程,一度,丁乙觉得创作速度过快,于是转向新的材质,笔触沾染亚麻布面,被完全吸入,绘画速度自然慢了下来。这是丁乙的材料实践,在实验中,丁乙将生活中能够碰到的材料都纳入到艺术领域,拓展着“十示”的边界。

图片

我们想象,当艺术家长时间、近距离勾勒这个符号的时候,他也将自身投入到巨大的画布中,每一个“十示”呼应着下一个“十示”。

关键词:丁乙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