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现场,我的很多作品以绘画语言的完整性作为评判标准其实是有瑕疵的,但我从来不会把它们带回来进行再完善或修改。当在美术馆白盒子空间里呈现这些作品时,观看者难免会以传统看画的经验去进入绘画,这会产生一些问题,但我并不介意。我更看重的是自己如何通过自然去介入一个不断深入的动态之中,那个此时此刻的真实体验我认为远大于绘画语言自身的完美。
艺讯网:您期待偶然性与未知,相比城市中也不断发生的偶然性,为什么远处更吸引您?
刘商英:在北京,我经常也会碰到一些偶然和意外,它们会对我有触动,但总觉得隔着什么,甚至于我会感到紧张,想的比较多。城市里人们的总体经验,都被罩在固定的关系里,跑不出去,它是一个高度社会化和规则化的秩序,是人为制定的,而不是按天然的规律运转,真实的一面往往隐藏很深。而自然是纯粹的,它所展现的是那个纯粹的真,我认为艺术应该是这样。
西川曾形容我是站在浪漫主义的悬崖边,只差一步就要来到对诗与远方的追求里。如果说,我第一次去西藏时,还带有比较浪漫的色彩与理想化成分,但它的确把我从现实的惯性里带了出来,这对我很重要。接下来十年的野外行走,从宏观到微观,我开始进入更平静温和的状态,深入到自然的细节中审视自己,这是我势必会经历的过程。
莫兰迪的内心世界或许有一个开关,打开之后,能进入一堆瓶子的后面,去到一个更深邃的世界,那个世界就是我理解的自然深处,一种纯粹的真。而他本人却生活在一个动荡年代的城市中,他超越了这些,我很敬佩他。
刘商英个展“绘画与游荡”展览现场,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