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情申申·映像——林俊龙、李淑华、林任菁艺术之家中国画作品展将于3月5日在福州开展

情申申·映像——林俊龙、李淑华、林任菁艺术之家中国画作品展将于3月5日在福州开展
2025-03-02 15:17:2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世纪30年代末,林俊龙、李淑华都生长在漳州。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们先后就读于漳州市崇正小学(后更名为漳州市第六小学、漳州市公园小学,现为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林俊龙和李淑华自小对美术怀有浓厚兴趣,他们在业余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相识相知并相爱,于1966年步入婚姻殿堂,1968年他们的女儿林任菁出生。

1955年,15岁的林俊龙创作的中国画《劝导》被全国保卫儿童委员会评为一等奖,并送往莫斯科参加中苏少年儿童画展。

1962年起,林俊龙与李淑华合作的中国画、连环画、插图等组画作品陆续在《福建日报》《厦门日报》《漳州报》上发表,那年代是纸媒权威的年代,在党报上发表是非常不易且是甚高的荣誉。

1964年,两人合作的《龙江颂》以及李淑华与田颂合作的《山歌晚会》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其中《龙江颂》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72年林俊龙创作的《巡医又过大娘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3年夫妻二人一同调入福建省画院,调入省画院后他们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

1984年,林俊龙与李淑华合作的《元宵圆》(中国画)、《水仙花的故事》(连环画)以及《周总理与邓大姐》(年画)三件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其中《水仙花的故事》(连环画)荣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以及全国第三届(1955-1984)年画评奖三等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9年林俊龙《世界很大又很小》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1994年李淑华《风声》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979年,11岁的林任菁创作的中国画《水仙花》被选送至秘鲁展出。

1982年,14岁的林任菁考入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创入校生年龄最小记录。18岁毕业后首件作品获福建省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

1994年底至调入福建省画院之后创作成果更加丰硕。

荣获中国美协“2000全国中国画展”金奖。

入选原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化研究院主办的“(1901-2000)百年中国画大展”,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为“97’中国画坛百杰”。

作品入选第八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是福建省委宣传部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作品《荷塘禽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三位画家的艺术成长年代跨度历经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0-1978.1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12-2012.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12至今)等不同历史时期。这恰好与新中国美术发展的75年相契合。林俊龙、李淑华的作品反映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文革”到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林任菁的作品则体现了当代人对自然环境的珍视与反思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思考。时代的变化促使他们关注社会镜像和文化趋势,对人生、对社会进行深度思考。他们的许多作品,都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及他们的思想与观念,这些作品与时代同步,也在中国画艺术的长河中留下了宝贵的时代映像与时代印迹。

林俊龙、李淑华伉俪二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美术界的重要人物,以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精湛技艺,奠定了这个家庭深厚的艺术根基与艺术地位。他们的女儿林任菁,在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下,自幼便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并在工笔花鸟画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位画家伴着新中国而成长,他们的艺术历程映照了新中国美术经历过的历程,同时也映照了福建美术走过的历程。三位画家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从不同的维度映像了这个家庭中国画创作的艺术特征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林俊龙,李淑华,林任菁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