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情申申·映像——林俊龙、李淑华、林任菁艺术之家中国画作品展将于3月5日在福州开展

情申申·映像——林俊龙、李淑华、林任菁艺术之家中国画作品展将于3月5日在福州开展
2025-03-02 15:17:2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三位画家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艺术实践,在主题立意、艺术创新、个性表达与时代性的探索中思考与创造。他们都有很深厚的基本功,都有很丰富的绘画语言,都有很强的绘画能力。他们在传承与共性,出新与个性上有如下几个优长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其一、造型构物方面展现出了很高水准。林俊龙的写意人物画,无论是《李逵探母》中威武的李逵形象,还是《屈子行吟图》中孤高的屈原形象,都在造型上把握得恰到好处。人物形态自然真实,既不过分夸张,也不显得呆板,体现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李淑华的工笔人物画,在造型上刻画细腻入微。如《庆丰收》中的农民形象,不管是人物的面部特征,还是人物肢体动作的表现,皆展现出了扎实的造型能力。林任菁的工笔花鸟画,造型准确、形态生动,富有生机,如《踏秋》中的轻飘舞动的芦花、姿态优美的群鸟,源于自然又胜于自然。

其二、章法构图严谨并富张力。林俊龙的作品常常以简洁的构图突出主题,如《面壁图》《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黛玉葬花》画面中的人物与背景的布局与处理,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在《榕颂》中,将榕树作为画面主体,将人物作为点缀置于一片茂密的榕树林中。画面中的人物虽小却笔墨精到老到恰到好处。这种构图方式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使得作品内容更加丰富。李淑华的工笔人物画在构图上也非常注重细节的安排,《凤求凰》中人物的位置、姿态、周围的环境处理,展现出了浪漫唯美的画面效果。林任菁的工笔花鸟画则通过巧妙的布局,使花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如融系列之《绿之灵》中,枝干与松萝穿插缠绕,西藏小红果布局精心,展现出枝干与松萝间刚与柔、实与虚的对比。

其三、用笔、用墨、设色方面都有独特之处。林俊龙的写意人物画,用笔流畅有力,墨色浓淡相宜。在他的作品中,墨色的变化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物象的形态,更是用来传达情感和意境。例如,在《坪山秋韵》中,浓墨的农人、果筐、自行车、题款,淡墨的果林、枝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农人采撷丰收果实的生动场景。在《抱琴仕女》中,他用淡墨勾勒的芭蕉藤植,烘托出仕女的雅韵与宁静。这种对墨色的巧妙运用,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在情感上更能引发共鸣。李淑华的工笔人物画,用笔细腻、渲染不俗。作者很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是人物的表情、动态的生动刻画,人物间的呼应顾盼自然妥帖,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觉,画面和谐统一,如其作品《竹喧归浣女》《风声》。林任菁的近期作品中更是大胆尝试了意笔手法,让人们看到了用笔、用墨在点线面、黑白灰中的新探索。画面色调的掌控、色彩冷暖的变化与搭配,色相、色阶的微差变化的美妙皆蕴藏着的独特丰富的艺术魅力。

关于“情申申·映像”之展览

作为女儿,林任菁是孝女,是位品德才艺双修的难得的好画家。她这三年放下手中的画笔,全身心投入到父母的文献整理、艺术历程的梳理,这不仅有益于林俊龙、李淑华两位先生的艺术传播和历史定位,也是对福建美术文献的贡献,更是她情申申的一片孝心,此孝心可感天地也。

这次展览,林任菁特地为每幅作品撰写了文字说明,总计有近6万字。甚至作品标签卡上的文字都简要介绍了作品的创作风格、技法运用、趣闻轶事等,并从近20万字往来家书中撷摘的家书片段,温情感人,从另一个角度映像了这个家庭艺术传承、情感纽带“情申申”的稽古钩沉。

关键词:林俊龙,李淑华,林任菁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