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绘画,梁宗孟老师创作了数量不少的雕塑作品,如果说他的抽象艺术和写实绘画,基本是在各自理论框架和技法规范下完成,而他的雕塑作品,则很有意思,一部分作品属于抽象雕塑,而另一部分作品则是写实主义和抽象理念的合体之作。
我们说雕塑发展曾出现四个高峰期:中国清朝以前雕塑、古希腊、罗马雕塑可否认定为第一个高峰;意大利文艺复兴达到了第二个高峰期;第三个高峰是以罗丹为代表的时期。
而自罗丹之后,人类进入了现代雕塑时代,日益出现重构或摆脱写实风格的两种趋向,就“摆脱派”而言,他们不在追求雕塑主体的故事叙事性,或者说不再坚守基于“人的第一美感”而派生的创作意愿,而出现了以“人的第二美感”及其相关艺术理念、精神觉悟为圭臬的一派艺术家。总的说来,这些现代派艺术家,注重的是对人之于客观世界影响,而引起的内在意识波动、或者潜意识波动甚至无意识波动,用抽象和半抽象的物质符号加以表现,大体出现了表现、抽象和象征三种风格。其中较为突出代表性人物的是法国雕塑家康斯坦丁•布朗库西,他的地位约同于马蒂斯和毕加索对现代绘画的影响一样。梁宗孟老师的雕塑,完全的抽象作品有,但是有相当一批作品等于写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合体之作——作品想表达的是赋予写实作品以一定的象征意义。
拿他的铁件雕塑作品“鱼非鱼”举例。作品反映的是一条鱼,包括鱼身、鱼眼、鱼鳍、鱼鳞、鱼翅皆面面具到,样样具在,无论构造还是轮廓看去,它无疑是一条鱼,可是,再看构成鱼身鱼鳍鱼鳞鱼翅具体部件的,却是螺丝、螺母、钢筋、法兰或其它机械配件,这又和传统写实雕塑南辕北辙了,例如传统的雕塑大致分为不锈钢雕塑、石雕、铜雕、玻璃钢雕塑、木雕甚至泥塑,都是用不锈钢、石材、铜材、玻璃钢、木材和泥为质介,应用雕刻和塑造手法,并应用镶嵌、拼镶、粘贴等技法,塑造出在观感上与塑造对象同质的逼真形象。
而鱼非鱼雕塑却反其道而行之:
首先,远看它是一条鱼,贴近看,却不过是杂七麻八的杂物的混合体;
其次,让这些毫无生命力的冷冰冰的铁件器件,通过作者无限奇想,构思创意,移步于艺术田园,成为构成一件艺术品的重大要素,不能不说这种移植的实际发生和所产生的艺术魅力,不能不说是创造者艺术天赋和才华的最好诠释;
再次,给这些无生命的器件赋予生命属性和象征意义,体现了什么?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试论:
一是这个时代看似物欲横流,快要淹埋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家园,但是,作者却通过作品传递了他的执念:艺术的永恒性和精神追求不那么脆弱。虽然构成作品主体的鱼那么弱小——这样的鱼,相对于庞杂的社会来说,再渺小不过,但是,那些坚固的质地,铁器轮廓出的鱼,足以抵抗铺天盖地的急功近利的物质欲望大潮。鱼,就是作者抵抗意愿的象征物,渺小是渺小了些,但是坚韧不摧。
二是作品昭示人们,艺术的魅力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人的艺术欲望、艺术思想、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人可以让冷冰冰的铁器焕发生命活力和艺术魅力,足以佐证人在艺术禀赋和艺术创造力下,什么美好的东西都可以创造出来。
三是让铁器和其它器件替代蛋白质构成的鱼身、鱼眼、鱼鳍、鱼鳞、鱼翅,达成似是而非下的形神兼备的鱼,本身涉及的艺术层面的构思、选材、造型焊制过程,即是作者艰难探索、艰辛创作及其艺术激情、艺术才能大量投入的完美象征,其创作过程就体现了一种美感——当人们看这些被焊接出来的作品时,除了为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而若有所思、若有所感外,大概会相由心生,想到作者创作过程的点点滴滴。而梁宗孟老师一部分雕塑作品,即类似于铁件雕塑作品-鱼非鱼风格,这里就不一一示例了。
(文/锦周,来源:甘肃钢笔画艺术家联盟)
艺术家简介
梁宗孟,笔名,旷野。投身绘画艺术60多年,作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先锋艺术的旗帜性人物,其作品频频入选全国美术大展,并参加国际专业美展,频频获奖,受到美术界广泛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