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谭勋丨在“量”的累积中实现艺术本体的“变”

谭勋丨在“量”的累积中实现艺术本体的“变”
2025-04-13 13:31:2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彩虹中国计划——彩虹石

年代:2024

材质:多色大理石

尺寸:37cm×25cm×21cm

《谷地地理计划》是谭勋探索科技与艺术边界的重要实践。艺术家运用基于谷歌地球API开发的软件“谷地地理技术”系统,通过卫星遥感数据重构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在数字维度上再现了地质变迁的微妙痕迹。这件作品在技术实现上颇具开创性——它融合了高精度卫星成像与前沿3D打印技术,将虚拟数据转化为可触知的物质实体,由此构建了一个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现实的特殊界面。

图片

谭勋

《谷地地理计划——民勤沙漠》

作品的深层意义在于对当代存在方式的哲学叩问:在坐标系不断重构的数字时代,人类如何重新定义自身与世界的关系?通过科技艺术的手段,将“量”与“变”的思考从物质层面拓展至虚拟空间,邀请观者以宇宙尺度的视角审视文明进程。这种超越地理局限的创作视野,不仅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维度,更在科技人文的交叉地带,为我们理解现实与虚拟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新的认知路径。作品最终指向的是人类在浩瀚宇宙中寻找定位的永恒命题。

图片

谭勋

谷地计划

年代:2023

材质:彩钢板

尺寸:1250cm×75cm×30cm

谭勋的创作实践,始终暗含着“聚沙成塔”这一古老智慧的深层逻辑。这一佛经典故(《妙法莲华经·方便品》)所蕴含的修行真谛——即便是孩童嬉戏般的聚沙之举,亦能通向觉悟之境——恰恰映照着艺术家二十年来的创作哲学。在他的艺术体系中,“沙”与“塔”构成了辩证的二元关系:前者代表着艺术语言的基本元素(材料、形式、观念等碎片化存在),后者则指向通过持续积累而达成的精神性建构。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正如《道德经》“道生万物”的生成法则,在谭勋的创作中呈现为层层递进的演化轨迹——每一件作品都是前作的必然延伸,又是新可能的开启。材料物性的探索催生形式的突破,形式的实验又反哺观念的深化,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在“量”的累积中实现艺术本体的“变”。这种创作方法论,既是对传统智慧的当代诠释,也构成了其区别于主流雕塑实践的重要特征。

(来源:Guardian Art)

艺术家简介

“去散步——谭勋作品展”丨范晓楠:艺术与生活从里到外的契合,在他所有的日常之物中贯通一体

谭勋,1974年生于河北保定,199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家、当代艺术家,涉及领域涵盖:雕塑、装置、绘画、影像及展览策划等。

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会员(FRSS)。

(责任编辑:徐智勇)
关键词:谭勋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