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九届“艺术长沙”圆满落幕,策展人吴洪亮在采访中深入阐释了本届展览的策展理念与艺术思考。展览不仅是作品的陈列,更是关于艺术生态、文化基因与公众互动的深度实践,也是审视艺术与社会关系的崭新窗口。吴洪亮前瞻性的策展思路,再次印证了“艺术长沙”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标杆意义。
——编者按
策展人:吴洪亮
Curator: Wu hongliang
“策展如同造园,既要预设叙事线索,更要留白让观众自行发现。”吴洪亮以深厚的传统美学修养和开放的当代视野,重新诠释展览的叙事可能。他提出:“美术馆不是神庙,而应是城市的客厅——既要承载文化的重量,又要拥抱生活的温度。”
在谈及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时,他强调:“传统不是用来供奉的遗产,而是可以对话的活体。就像蚕吐丝,要在时间中持续编织新的可能。”对于观众体验,他有独到见解:“好的展览应该像长沙的烟火,既要有瞬间的惊艳,更要有余味的绵长。”
吴洪亮始终相信:“策展人的使命,是在艺术的断层处种植根系。当年轻人在梁绍基的蚕丝前自拍,在沈勤的山水间漫步,传统的种子便已悄然播下。”这些思考,正是他打造“可游可居”展览空间的核心哲学。
对话吴洪亮
问:作为艺术长沙的老朋友,您如何理解本届展览展现的“青春POWER”?
吴洪亮:长沙这座城市本身就充满青春能量,就像它的区号0731一样充满活力。这次展览首次启用五层全展厅,就像年轻人敢想敢做的气魄,既有深邃思考,又能与公众热烈互动,这正是当代艺术最需要的“长沙气质”。
问:您提到要打造“引人入镜”的展览,在美仑美术馆展区如何实现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