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d to 3rd Century AD
Grandhara Kingdom, Kushan Dynasty
Schist
68 x 22 x 12 cm
犍陀罗灰石佛陀站像,公元2-3世纪,犍陀罗地区贵霜王朝。着通肩僧袍,左手握袍襟,右手施无畏印(右手遗失),表情庄严,站立火供台基之上,两供养人分跪两侧。造像开脸衣饰工艺精湛,代表古代马尔丹地区造像工艺的最高水平Takht-i-Bahi塔赫特伊巴伊,现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马尔丹地区。塔赫特在波斯/乌尔都语中的意思是宝座,巴伊是水或泉,庙堂造像始于公元一世纪贵霜王朝,毁于公元七世纪白匈奴。大英博物馆印度艺术馆藏有一尊与本馆相同来自塔赫特伊巴伊的公元2-3世纪高98cm的佛陀雕像。
Gandhara Schist figure of Seated Buddha
2nd to 3rd Century AD
Grandhara Kingdom, Kushan Dynasty
Schist
59 x 40 x 13 cm
犍陀罗灰石佛陀坐像,公元2-3世纪,犍陀罗地区,贵霜王朝。造像精湛,佛陀跏趺坐于莲座,双手掌心向上在两盘腿上作冥想姿势,四个供养人围绕火供。佛陀证道后,异教对此持异。异教徒和村民要求佛陀证实已得道,为此,佛陀通过河神萨拉斯瓦蒂施展各种法术指定半身像代表佛陀升天,脚涌泉水肩喷火焰。两护法-因陀罗大梵天手屋宝傘分立佛陀左右两侧。
犍陀罗历史拍卖记录
2018年一尊公元三至四世纪的灰片岩佛陀头像以27.5万美元在纽约邦瀚斯成交,在随后的几年,分别有各拍卖行拍出81万美元、195万美元、363万美元,乃至663万美元。
收藏家任建国&张莉寄语
我是中央美院七八级国画系学生,受到了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叶浅予、刘凌沧等老先生的指导及中青年老师卢沉、刘勃舒、姚有多等先生教导,在央美时借读了大量海内外文献资料,为此我接触到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三维造像和艺术品等出版物,这些艺术品不只是为我艺术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开阔了我的艺术视野。
几十年来我除了坚持绘画之外,每年我也外出去世界各地和国内写生和参观美术馆、博物馆。
Gandharan Gable Stupa Panel of Buddha
2nd to 3rd Century AD
Grandhara Kingdom
Schist
35 x 34 x 12 cm
我们开始收藏犍陀罗造像缘由参观澳洲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当时一尊犍陀罗半身石造像引起我的注意。后来我了解到这类肌肉赳赳,面部轮廓鲜明的造像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的神祇,是佛造像艺术的源头。
我们知道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中国落地生根,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还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 Large Gandharan Gable relief of Buddha and Great Depar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