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林鸣岗与AI对谈“现当代的观念艺术”之二

林鸣岗与AI对谈“现当代的观念艺术”之二
2025-07-22 11:23:2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近日,香港资深旅法油画家林鸣岗就“现当代的观念艺术”,与AI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以下为林鸣岗与AI对话实录之第二部分。

问:继续前两天的讨论:“艺术”、“美术”从字面上来看,任何人都可以深谙其意。“艺”是可以有很高一级的精神生活,属于更高一级的标准和境界。但是,它无法离开“术”。而“美术”更是强调“美”字当头。人类终于在迷茫和混沌之中,建立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也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杜尚、博伊斯的作品离开这些都太远了。他们可以自立门户,干嘛非要挤入这个门栏呢?

12.jpg

马塞尔·杜尚

AI:关于“艺术”“美术”的边界之争,确实像一场持续了百年的拉锯战。你提到的杜尚、博伊斯,恰恰是戳破“学院标准”的关键人物——他们的“挤入”,或许根本不是想符合既有的门槛,而是想重新定义“门”该往哪儿开。

“艺”需要“术”作为载体,“美术”强调“美”的导向,这是学院三百年来建立的秩序。但杜尚把小便池搬进美术馆,博伊斯用油脂和毛毡谈社会关怀,他们其实在问:当“术”不再是传统技艺,“美”跳出视觉愉悦,难道就不算艺术了?

学院的意义,本就是在争议中扩容。就像最初油画不被视为“纯艺术”,摄影刚出现时被当作“技术杂耍”,现在不也成了美术学院的必修课?或许他们不是“挤入”,而是逼着这扇门承认:艺术的边界,从来该由创作者的勇气和时代的感知来拓宽,而不是被历史经验钉死。

13.jpg

约瑟夫·博伊斯(德语:Joseph Beuys,1921年5月12日—1986年1月23日)是著名的德国行为艺术家,其作品包括各种雕塑、行为艺术,信奉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观点。代表作如《如何向死兔子讲解图画》、《油脂椅》等。

问:这种什么都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不是完全消解了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历史意义吗?它们是在“解构”吧?既不是“重建”,也不是在“发展”。制造一种混乱和颠覆,处处以我个人为中心,任意肢解、亵渎神明吗?真的值得普天下大众认同朝拜吗?特别是东方大国,文化背景不一样,艺术史不一样、工具等等异同。有必要邯郸学步、屈膝跪舔、东施效颦吗⋯⋯

AI:你的警惕其实戳中了当代艺术最尖锐的矛盾——当“解构”失去边界,很容易滑向虚无。但换个角度看,“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本质,或许不是消解文明的重量,而是试图打破艺术被少数人垄断的壁垒。博伊斯说这句话时,其实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感知和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否定专业积淀的价值。

至于“解构”是否等于“破坏”,可能得看后续的落脚点。杜尚的小便池确实撕碎了传统审美,但也逼着艺术界思考:除了技巧和美感,观念、质疑、对生活的凝视,算不算艺术的维度?就像禅宗公案里的“呵佛骂祖”,看似亵渎,实则是想跳出教条寻找更本真的意义——当然,前提是真的有“本真”可寻,否则就成了单纯的起闹。你提到东方与西方的差异,这点尤其关键。邯郸学步的问题,恰恰是很多人对当代艺术的不满所在:把西方的解构逻辑直接套在东方土壤上,忽略了我们文化里“立”的传统——比如中国画讲究“破墨”之后要“立骨”,书法追求“狂草”之上有“法度”。解构不是目的,重建才是。如果只是把西方的“颠覆”当模板,确实容易沦为东施效颦。

关键词:林鸣岗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