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市场部经理周德航向我们介绍,这些菌子都是喝山泉水、吸林里清气长大的。我蹲下来看一朵刚冒头的香菇,菌盖还没完全展开,边缘卷着像害羞的拳头,菌褶是细密的白,透着玉石般的润。忽然觉得,画画与种菌倒有几分相似——都得耐住性子,急不得。宣纸上挥笔泼墨,要等适当时机再勾勒施彩,方能见色墨融合的意韵;给菌子配好培养基,也得慢慢等它自然生发冒头。所谓“道法自然”,大抵如此,太急功近利往往出不了好东西。
菌王府的全菌宴更是难忘。没有花哨摆盘,就用粗陶碗盛着,菌子清炒,或是用当地山林走地鸡的高汤清炖,香气直往鼻子里钻。咬一口酥烂的松茸,鲜得舌尖发麻;再喝一口菌汤,那鲜味顺着喉咙往下走,熨帖得五脏六腑都舒服。聂先生说,这些菌子早上还在山林里呼吸,中午就上了餐桌。我忽然悟到,画“写生”讲究的就是“鲜活”,对着照片去画总不如对着实物有真情实感;吃菌子也是,离开这方水土,鲜味里便少了这山林间的清气。
避暑之余,我总爱去周边走走。青岩古镇是第一站,这里的人气很旺。石板路被踩得油亮,两旁老房子依山而建,白墙黑瓦,墙头上爬着牵牛花,紫的、蓝的,开得热热闹闹。古镇不大,却处处有画意:拐角处的石碾子,碾盘上刻着细密纹路,是岁月磨出的包浆;老茶馆的竹椅歪歪斜斜地摆着,穿蓝布衫的老人坐在那儿喝茶,眯眼瞧着街景,嘴角叼的烟杆一晃一晃;屋檐下挂着的腊肉和摊位上一盆盆的猪脚油亮亮的,像一幅浓墨重彩的超写实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