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赵无眠:我认为,艺术就是创造

赵无眠:我认为,艺术就是创造
2025-09-08 11:51:3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jpg

林风眠作品

艺术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漂浮不定。传统回答多将艺术置于“美”的范畴之下,认为其本质在于表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于形式(康德)、在于情感传达(托尔斯泰)。

然而,自现代主义降世,尤其是杜尚(Marcel Duchamp)将小便池命名为《泉》送入美术馆的那一刻起,旧有的理论框架便显露出其致命的局限性:如果艺术的核心是“审美”,那么如何解释这件旨在“反审美”的、挑衅式的作品为何被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之一呢?

显然,我们需要一个更具根本性、更富包容性的范式来理解艺术。

我认为,艺术就是创造。

“创造”(Creation)而非“审美”(Aesthetics),才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第一核心诉求和本质规定性。

概念辨析:为何是“创造”而非“审美”?

首先,我们必须厘清一对常被混淆的概念: “艺术”(Art)与“美术”(Fine Art)。

美术(Fine Art)的核心是“审美”。它关乎视觉形式上的和谐、技巧的精湛、情感的愉悦与升华。它是艺术的一个子集,其首要目的是追求美。

艺术(Art)的核心是“创造”。它是一场广义的、带有意向性的创造活动,其成果旨在拓展人类经验的边界。审美仅是其可能的后果之一,而非必然目的。

3.jpg

贾科梅蒂作品

创造不一定是审美,也可能是反审美,以及对社会的批判、对情感的表达等等”。一件作品可以是不美的、甚至令人不安的(如弗朗西斯·培根扭曲的肖像、贾科梅蒂消瘦的雕塑),但只要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观看方式、一种尖锐的情感冲击或一种深刻的哲学反思,它便具备了艺术性。

反之,一件技艺精湛、完美符合古典审美标准却毫无创造性的作品,它可能是一件出色的“工艺品”,也可能是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但它绝非真正的“艺术”。

因此,将艺术等同于审美,是一种概念上的僭越和缩小,它无法容纳艺术在当代的全部活力与野心。

“创造”作为艺术本质的理论内涵

4.jpg

吴冠中作品

“创造”并非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包含着三个层层递进的理论内涵:

1.创造即“无中生有”(Poiesis):艺术最原初的行动,是赋予不可见者以形式,将无形的理念、情感或洞察转化为一个可供感知的“存在物”。海德格尔将艺术视为“真理自行置入作品”,正是此意。画家从空白画布中创造出一个世界,作曲家从寂静中创造出一种声音的秩序。这种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是艺术最神奇的奥秘,也是其区别于纯粹技术或模仿的根本所在。

2. 创造即“观念革新”(Conceptual Innovation): 现代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的兴起,将艺术的重心从“手的技巧”彻底转向了“脑的创新”。杜尚的《泉》之所以是艺术,并非因其造型优美(它本身是一个现成品),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观念:艺术可以不是被制作的物体,而是艺术家选择并指定的一个观念。它永久地改变了艺术的定义,这就是其创造性的力量。

关键词:赵无眠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