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对话高世名 | 艺术家应成为自主“造梦者”,在技术浪潮中捍卫创造的主体性

对话高世名 | 艺术家应成为自主“造梦者”,在技术浪潮中捍卫创造的主体性
2025-09-08 14:21:3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在跨媒体艺术学院时,我期望学生完成的第二项工作,是在互联网上发起一场“微艺术运动”,由此建立一个小社群。例如,发起共同写作“秘密花园”,搜集不同人的“梦境”或“童年记忆”,这类富有想象力的行动本身就构成小型的艺术运动,能够塑造一个个基于共同想象、共同关怀的社群。这两者(小世界构建与微艺术运动)均植根于互联网、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技术,可以建立起一个个趣味共同体、一个个微小的乌托邦。如今,AI更可以为之赋能。我期望每位青年都能创造自己的“数字人”或“AI自我”。它既是得力的助手,也是自我鞭策的镜子:它能胜任之事就不需要自己做了。但它绝非自我的马甲或化身(avatar),而是“自我清道夫”与“自我建设者”,既是自我的解剖术,也是自我的建筑学。

缑梦媛:同时,一个现实问题在于,当前艺术的生产与接收,均深陷碎片化与效率化的影响,难以抵达艺术理解应有的深度。正如您所言,跨媒体艺术学院可凭借当前机遇与工具在创造力层面纵深探索,但社会大众作为艺术的接收者,您如何看待其实际状态?

高世名:于社会整体而言,最重要的是让人们从沉溺娱乐幻觉工业的消费者重新成为自我和世界的能动生产者。我以为,艺术真正的价值就在于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当人人皆为生产者,人人就都是艺术家。从消费主义的逻辑来看,网络音乐榜单上的歌曲半数或有AI参与。AI作曲或许可以达到65分,而许多平庸的作曲家连及格线都达不到。所以对消费者而言,AI生产和平庸之作之间的区别并不重要。但生产端截然不同。艺术的真正价值是让一个人的生命变得主动,变得积极,使之成为一种“生产性存在”,一种能动的创造主体。真正的问题在于:当AI沦为资本驱动的超级消费主义的利器,它便诱使个体屈从于一种高度原子化、彻底现成化的生命状态,这正是今天超级消费主义的生命政治。你以为自己在生产(如使用AIGC),实则仍在消费里打转,在算法时代还有更进一步的逻辑——生产者被生产,消费者被消费。我们的期待是化被动为主动。其实,长久以来人类本就生活于日益自动化与现成化的世界(如外卖替代烹饪、录音笔替代记忆力),关键在于:让渡的边界何在?让渡的根本目的,是为创造力打开空间。如此,科技的解放才不是坠入深渊的引力,而是人之解放的动力。“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存乎一心。

三、成为“造梦者”,在虚幻世界里掌握主动权

缑梦媛:化被动为主动,正如您曾强调的“成为感性的生产者”,“感性”在此也体现为对技术高速发展与统一化趋势的敏锐感知与内在定力。

高世名:艺术既是“感性之学”(aesthetics,美学),亦是“感兴之学”(poetics,诗学)。二者共同构成了艺术的力量,而AI与它们并无根本冲突。

有一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令我印象很深:他以电脑录屏,依次点开所有网站与应用。界面层叠涌现,信息奔流汇聚,众声喧哗,渐次升腾为一场自动演出的数字狂欢节,直至系统崩溃死机。这是一个技术寓言,是一场感性仪式。它映射出第一代网络原住民的“自然世界”,展现出对数字生态的亲熟与依赖。但打动我的是,作品透露出互联网终端的这位创作者的寂寞,喧嚣中的慰藉和孤独,最终以递归式的无限增长抵达疯狂与终结,这是感性在数字荒野中的原生表达。(图7)

图7林科焰火(截屏)影像表演视频2018视频来源/林科

缑梦媛:在“人类世”的视野中,人类中心主义遭遇根本性质疑。艺术创作如何超越以人类感性为尺度的传统框架,探索包括自然系统(如有机生命体、地质力量)与技术实体(如算法)在内的非人类主体的独特感知与能动性?

高世名:“自然”本身也是人类建构的产物,非纯粹既定的本然。“自然”与“现实”都是不断迭代的意识形态建构。所谓“人类世”,其本质是被深刻改造后的自然。比这个更大的危险是什么?真正的危险在于科技和资本的共谋、消费主义与幻觉工业的合流。AI与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一个娱乐幻觉工业的庞大世界——不断生长和增殖的未来之废墟。我们离《黑客帝国》中的“矩阵”(matrix)日益迫近。今天我们迷恋手机、深陷网瘾、沉迷游戏、依赖社交媒体……实际上都是在向符号化的幻觉世界迁徙。Facebook更名为Meta,昭示着科技资本巨头正全力推动此进程。硬件、平台与内容生产的结合,正构筑一个由“AI+元宇宙”驱动的巨大未来产业。艺术正在深度参与这一产业进程。

缑梦媛:真实的世界会因此越来越疏离?

高世名:真实的世界会日渐疏离,真实正在变为一种“原乡”。前面所说的那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中,数码世界的喧嚣即自然和家园。再过三十年,人类或许会视低空飞行、脑机接口为自然常态。艺术在此大趋势里能够做的,始终是以更积极的姿态去创作更加丰富多样的“第二自然”。

缑梦媛:彻底的虚拟化与自我构建,也无须担忧?

高世名:关键在于主动“构造”。赫拉克利特有句话令人沉思:“沉睡者各有各的梦,而清醒者共有一个梦”;但佛学则更加积极——如果世界本就是一个梦,艺术家就必须要学着自己去操作一个梦。沉浸于梦幻和自己创造一个梦境,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化被动为主动,从消费者逆转为生产者。我们要重新启动先民时代摹拟(mimesis)的本能,参与到这个虚幻世界的创造机制里面去,不是成为主宰者或弥赛亚,而是要操作、排演、反复实验,要通过创造获得解放——这就是艺术家陈界仁所谓的“以幻解幻”。

中国摄影师朱朝晖借助AI技术创作了《新美国人》系列,致敬罗伯特·弗兰克划时代的摄影集《美国人》。它是衍生文本,而且是一种相对直接和简单的AI创作。但是这里面仍包含艺术家的主动创造,如对弗兰克风格的精准把握,对视觉语法和影像叙事的摹拟,同时也有他自己的见地,他要呈现的是怎样的美国人。(图8)

图8 朱朝晖&AI《新美国人》(The New Americans)摄影集封面  2023

四、深读是一种现实主义,要潜入底层探寻世界的生产机制

缑梦媛:您揭示了未来艺术创作的方向和诸多可能。回到“深读”问题,日常虚拟体验对人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如信息获取趋于快捷简化,内容丰富性被压缩,体验深度被稀释。对艺术而言,是否应该为深度的抵达而寻找慢下来的办法?

高世名:深下去不一定需要慢下来;但是慢下来本身是有其价值的,就像艺术家吴山专所说“等待是一种宗教”。大家觉得今天的艺术肤浅,觉得要呼唤深读,但我们首先要问是否可以把世界当成文本来读,就像培根所言“大自然之书”?此外,我们要读出世界的深度,可世界有深度吗?世界就如此这般地展开着,所谓深度不过是覆盖其上的谬见的厚度。在最积极的意义上,深读是一种数字智能时代、“后真相时代”的现实主义诉求。艺术的深度是生活的深度,源自艺术家自我生命的深度。生命有了深度,才会在批判中有所创造,在去蔽中有所显示。

以前我关心过伪文化(fake culture)的问题,这个问题与“后真相”时代连在一起,但是更麻烦,今天的AI正在制造大量这样的东西。Deepfake就是深度伪造,但深度伪造又何尝不是现实一种。无论是症候(Deepfake)、工具(DeepSeek)或平台(DeepMind),实际上这三者都是功能性的,它们都共享一个“Deep”前缀,这种“深”意味着什么呢?数字世界里,我们只是在万维网的海面上的漂泊者,始终深藏不露的是数据与技术底层的动力机制。大数据是人类文明的“通天塔图书馆”,AI驱动使阅读有史以来的数百亿生命经验成为可能,而深读就是对大数据算法的结构性穿刺。

缑梦媛:现在要潜入底层的面向更多了。

高世名:在鲁迅先生的《野草》中有一篇《墓碣文》,讲述他梦中与墓碣对立,墓碣上有一段仅存的文字:“……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数据世界和物理世界叠合在一起,是耶非耶,颠倒梦想,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世界。潜入底层就会触摸到这个世界隐藏的裂隙,那正是鲁迅于天上看到的存在之深渊。博尔赫斯说:“一扇天窗也会让我们潜入真正之深渊——在那个晶莹清澈的世界中,一切发生又不留痕迹。”天空无限透明,深渊深不可测,让我们以幻解幻。

(来源: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5年第9期)

艺术家简介

“山水:行动中的世界观”国际论坛将于9月6日举办 | 高世名:山水艺术是一门最能够体现中国人世界观的艺术

高世名,策展人,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会长,《读画》杂志主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博士研究生,文学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策展实践、艺术教育,策划诸多大型展览和学术计划,包括“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山水宣言”(2016)、“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2017)、“未来媒体艺术宣言展”(2017)等,并出版专著《一切致命的事物都难以言说》《行动的书:关于策展写作》等。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高世名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