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一直关注三大传统媒介的现当代转换,一个是水墨,一个是陶瓷,还有一个是在湖北美术馆做了五届“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的大漆。东方传统媒介的现当代转换,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传统思想的当下视觉呈现和视觉转换,从东方的角度进行现代性和当代性的思考。郅敏的主要媒介是陶瓷,展览主题叫作“时间的温度”。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主题,引导我们思考从中华文化的立场出发,研究在当代艺术领域里面如何建构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当代性,应该说郅敏是一个很好的个案。
《立表测影》
陶瓷、金属,立面
1050×365×40cm
2021
这个展览出乎意料,让我对郅敏的艺术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场展览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艺术展览,也是一场有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和人文内容的展览,是一场别具一格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用东方传统媒材进行创作,同时又颠覆了我们对既有当代艺术的创作印象,或者说拓展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印象。这场展览是孙振华策划的,展览的策划也很有特点。我先说说“时间的温度”这个主题,孙振华说“时间”也是郅敏的一个创作方法论,这一点我非常赞同,认为非常重要。“时间的温度”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温度是生命的体征,如果把温度赋予了时间,那么时间就由抽象概念转变为生命的象征。这就让人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所以时间就是生命,中国文化在这一点的认识上确实把时间和生命联系在一起。《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时间和生命感悟联系在一起。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也意味着对时间的生命感悟。关注时间即是关注生命,这是我看了资料以后的感受。展览现场又拓展了我对郅敏艺术的认识。郅敏的散文写的非常好,很有思想,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又有对当代艺术的深刻的认知。展览以时间为主题,以时间为方法,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能引起我的共鸣。
《流动的宇宙》
陶瓷、金属
2000cm×150cm×300cm
2023
刚才谈到“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在2016年的那一届漆艺展览,展览的主题是“时序”,以“时序为心”,来自于杜甫的两句诗——“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这两句诗气象宏阔,意境幽远,空间的有限和无限,时间的须臾和永远,人事的实存与虚无都在里面。东方人的艺术感受历来和寒来暑往的大自然变化节律是联系在一起的,东方人的艺术有自己的一套非常特殊的品味方式。东方哲学对于此在,对于生的执着,和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有彼岸世界,中国的古代思想,强调此在,强调对于人生的关注,对于生命意义的重视,这一点是“时间的温度”这个主题的一个出发点,也是它的主要精神内涵。所以我认为郅敏的展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展览,而孙振华的策展角度也非常耐人寻味,他提示我们思考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能否提供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和经验。我认为,我们有一些传统思想、一些价值观应该成为普世的,但还没有成为普世的。比如说老子,通常认为老子讲“空”“无”,实际上老子是“以无为用”。刚才讲中国的时间观,循环往复,时间的流逝来而复去、去而复来,无限感怀,这样一种思想和西方文明的彼岸思想也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这场展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生命的态度的形而上思致。展览的容量很大,联系过去、现在、未来,采用我们东方艺术历来的时间品味的方式,这样一种最具时间意味的当代艺术表达方式被郅敏用活了。这种时间维度和时间品味方式是中国传统思想现当代转换的切入点,是中国当代艺术极有价值的课题,郅敏的雕塑艺术是这一方面的杰出代表,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讨。
(文/皮道坚,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