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赵京桥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林吴体系:形式革命与东方抽象的觉醒

赵京桥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林吴体系:形式革命与东方抽象的觉醒
2025-09-23 13:35:5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吴大羽比林风眠小三岁,宜兴宜城镇人,1922年留学法国,就读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专科学院,师从鲁热教授。在法国留学期间,吴大羽则更倾向于吸收立体主义的构成意识和表现主义的精神性。虽然二人艺术风格有所差异,但共同理念十分清晰:中国艺术的现代化不能仅靠技术改良,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美学革命——从传统的“笔墨中心论”转向对形式语言本体的探索,从物象再现转向情感表现和精神表达。

1928年,林风眠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聘请吴大羽为首任西画系主任、教授,吴大羽自此成为这所学校的联合创始人,这标志着林吴体系从个人探索进入系统构建阶段。他们提出的“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办学方针,成为了这一体系的理论基石。在这里,他们不仅传授西方现代艺术技法,更引导学生重新发现中国民间艺术、陶瓷纹饰、书法线条中的现代美感,为形式美学的创新寻找东方根基。

理论核心:

形式美与抽象美的双重革命

林吴体系的理论建构围绕两个核心概念展开:“形式美”的独立价值与“抽象美”的东方表达。

4.jpg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始终坚持“艺术应表现生命、表达情感”这一现代主义信条。他反对将艺术沦为政治宣传或文学叙事的工具,强调视觉元素本身的审美价值。在他的艺术实践中,线条不再仅仅是造型的手段,而是具有独立表现力的语言——他那融合了瓷器绘画面流畅而又锐利的线条,既来自汉唐壁画的传统,又与马蒂斯的线条美学相通;色彩不再是客观世界的附庸,而是情感的直接载体,他笔下的秋鹜、仕女、风景,用色大胆强烈,创造出一种忧郁而绚丽的诗意世界。

5.jpg

吴大羽作品

吴大羽则更早地触及了抽象表现的精神领域。他将中国哲学中的“势”、“韵”等概念与现代构成意识相结合,提出“势象”美学理论——即艺术应当表现超越物象的宇宙动态和生命节奏。他的绘画虽然多保留一定具象痕迹,但已经极大地强化了色彩和笔触的自主性,飞动的笔触与辉煌的色彩交织,形成一种近乎抽象的视觉交响。吴大羽认为:“艺术是宇宙间一刹那的真实,是人和天之间的接触点”,这一思想直接启发了后来朱德群、赵无极等人的抽象探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林吴体系的“形式革命”并非西方现代主义的简单移植,而是深植于东方美学的再创造。林风眠强调中国艺术擅长“写意”,与西方现代艺术追求“表现”本质相通;吴大羽则从中国书法和诗词中提炼出“彩韵”、“势象”等概念,将其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

这种将东方美学精神注入西方现代形式的尝试,使林吴体系避免了形式主义的空洞,赋予了抽象表现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艺术实践:

从融合到超越的创作轨迹

林吴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充分体现在其代表艺术家丰富而多样的创作实践中。

6.jpg

林风眠作品

关键词:赵京桥,林吴体系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