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12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应邀参展“光明与黑暗的崇高本质——第15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与设计双年展”

12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应邀参展“光明与黑暗的崇高本质——第15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与设计双年展”
2025-10-09 16:13:1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展览信息

第15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与设计双年展

光明与黑暗的崇高本质

展览时间

2025.10.18-10.26

【中国单元】

策展人

张思永

展览总监

张丞森

展览统筹

陶陶、李青霞

展览执行

张昀、张知北

展览组织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参展艺术家

朝戈(特邀)、钟飙、姜淼、叶宇轩、李凯书、杨子凡、曹西冷、黄山、韩蕴泽、王宽萌、卿泰卯、雷子人

展览地址

FORTEZZA DA BASSOFIRENZE

意大利佛罗伦萨达巴索古堡

本届佛罗伦萨双年展的主题聚焦于光明与⿊暗这⼀原始⽽永恒的结合,⾃古以来,这⼀对概念便处于艺术、科学、哲学和⽂学研究的核⼼。光这⼀现象不仅仅是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更是⽣命的基础,连接着宏观宇宙与微观世界,引导我们思考⼈类有限⽽脆弱的世界与⽆限宇宙之间的关联。从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和亚⾥⼠多德,到达·芬奇、伽利略,再到⽜顿、⻨克斯⻙和爱因斯坦,历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们都曾深⼊探讨光的奥秘。远古⽂明的建筑遗迹,如巨⽯阵、玛雅神庙和吉萨⾦字塔,早已显示出⼈类对太阳光的关注和崇敬。⽽在随后的各个⽂明和历史时期,光始终是艺术家、建筑师、科学家和⽂学家探讨的核⼼主题。

“光明与⿊暗的崇⾼本质”(The Sublime Essence of Light and Darkness)主题旨在强调艺术、建筑和设计如何唤起⼈类对⾃然之⽆限性和不可抗拒之⼒的感知。在⾃然界中,对⽴⾯往往和谐交融,⽽在⼈类社会中,我们却常常看到剧烈的对抗,例如战争,使我们迷失了对⾃身存在意义的认知。

因此,本次双年展的主题希望引导观众思考:那些看似对⽴的事物,实则同属于⼀个更⼴阔的整体——我们的族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宇宙。这个整体需要我们⽤⼼呵护,⽽其根本基础,唯有相互理解与尊重、对话与和平。这些原则,正是佛罗伦萨双年展⾃始⾄终所秉持的核⼼价值。

——2025第15届佛罗伦萨双年展策展委员会


参展艺术家简介及作品欣赏

朝戈(朝革),1957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祖籍兴安盟索伦(今属科右前旗),当代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意大利佛罗伦萨造型艺术研究院院士。1982-1985年曾任教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首届中国油画展”、美国“现代中国绘画展”、“巴黎伊西国际双年展”和“北京油画双年展”等重要展览多次。曾获西班牙国家奖学金赴马德里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在法国、意大利、希腊等欧洲各国进行系统艺术考察。200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精神的维度——朝戈丁方画展”。2006年在意大利罗马维多利亚国家博物馆举办“经典的重生——中国著名艺术家朝戈绘画作品展”。2007年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造型艺术奖,获第四届意大利三千年“国际奖”。2011年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举办“瞬间与永恒:朝戈艺术三十年”朝戈绘画艺术展。2015年在奥地利维也纳艺术论坛美术馆举办《朝戈:瞬间与永恒》作品展。2017年“史诗——朝戈的艺术”画展在意大利罗马维托里亚诺宫举行。201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办《精神的历程:朝戈艺术作品展》。有专著《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朝戈》《中国素描经典画库——朝戈素描集》《中国实力派画家——朝戈》《名家名画——朝戈作品》《中国当代油画家名家个案研究——朝戈》《站在精神的高地上——朝戈》《中国当代艺术家画传——朝戈:画出精神来》《名家精品——朝戈草原风景油画》《敏感者——一个知识分子画家的叙述》《经典的重生——朝戈》《精神的维度——朝戈、丁方画展》《瞬间与永恒——朝戈艺术三十年》等。

朝戈

《手机》

2023

坦培拉

57X99cm

从本质上来说,朝戈的创作总是以一种平易中的奇险精辟、一种富于心理特征的敏锐视觉形式揭示和撞击着当代人的心灵秘密,和那不可重复的时代氛围紧密呼应着,它的历史容量和当下批判精神都是罕见的。


钟飙,1968年生于重庆,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重庆市油画学会副会长。曾在11个国家举办个展、30多个国家参加联展,曾获2004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芭莎男士》2010中国年度创新艺术人物、《罗博报告》2016中国年度艺术家、2019中照照明奖二等奖、2020北美照明协会IES优秀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中国香港M+博物馆、美国丹佛美术馆、德国哈根美术馆等国内外30多家美术馆收藏。出版有《显形——钟飙的图像世界》《钟飙词典》等。

钟飙

《如果爱》

布面丙烯

150x200cm

2024

钟飙

《绿社会》

150x120cm

布面油画

2025

钟飙独特的工作风格意味着他的文化态度与以前的艺术家完全不同。无论是政治流行还是华而不实的艺术,他们渴望传达的是自己的态度,批评意识形态或商业文化。钟飙似乎与这种批评保持距离。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找到了知识分子独有的冷静。他认为的不是如何批评,而是我们批评的证据来源及其含义如何变化。在钟飙对待中国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背后,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文化态度。在钟飙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幻想的创造和图像的不完整性,他不仅放弃了艺术和大众文化之间的敌对关系,还放弃了控制大众文化的尝试。通过“可视化”,钟飙在大众文化领域坚持了自己的主张。


姜淼

现居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客座教授

2005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9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个人展览

2024姜淼个展项目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白石画廊上海

2024“心维之境”姜淼个人作品展金杜艺术中心北京

2023“异在之维”姜淼个人作品展北京白石画廊北京

2023“能量之旋”姜淼个人作品展现代画廊台湾台中

2022“瑞日”姜淼个人作品展白石画廊香港

2021“旋色”姜淼个人作品展茑屋书店上升新所上海

2020“和谐之光”姜淼个人作品展白石画廊东京

2020“旋色”姜淼个人作品展白石画廊台北

2019姜淼个人作品展中悦集团美术馆台湾桃园

2019“万象更新”姜淼个人作品展现代画廊台湾台中

2019“万象更新“姜淼个人作品展铸造美术馆北京

2018“一念一波旋”姜淼个人作品展凤凰艺都798北京

2018“始基之轮回”姜淼个人作品展虚室合舍画廊北京

2017“梦秀”后时代艺术节姜淼个人作品展阶梯美术馆北京

2013“印痕”姜淼个人艺术展武汉钻石艺术博物馆湖北

2010“独白”姜淼个人作品展东方基金会澳门

姜淼

《始基之轮回》

150X150㎝

木板丙烯刀刻

2025

姜淼

《天眼20241220》

300cmx200cm

铝板丙烯刀刻

《天眼》菱形的里边,那个圆,就是磁场、旋(即灵魂的符号)和点线面的物质,也是灵魂体三位一体的重组,一切太极出来的那种循环的轮回,隐藏在层层画面下的色彩释放来自光的能量。作品横着放就像人的眼,竖着放就像神的眼,所以它还是一种开悟以及与宇宙天地对接的一种状态,我希望人们看到我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接收能量的补给。看完作品转身的一刹那,再去看待这个世界,有一种不一样的眼光和思考。

(文/姜淼)


叶宇轩,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士。2020年个展《合一》于台湾艺术大学国际展览馆(新北市)举办;2013年参加韩国光州双年展;2025年参与法国巴黎大皇宫艺术之都群展《法国艺术家沙龙展》;2024年在日本大阪福泽美术馆举办《艺术世界主义2024》群展,同年在巴黎马尔斯宫再次参展《法国艺术家沙龙展》;2024年亮相意大利威尼斯阿尔布鲁齐-卡佩洛宫《跨越界限的诱惑》展览;2024年台北S7博物馆推出《跨越经纬线——台韩艺术联展》;2024年首尔钟画廊呈现《台湾当代艺术》特展;2023年台中市屯区艺术中心举办《八大艺术联展》;2018年入选北京德尔塔中心美术馆《北京德尔塔中心美术馆邀请展》;2014年美国华盛顿尤伦斯艺术中心《华盛顿民间艺术展》;2012年北京798艺术中心《无尽起源艺术展》;2024年获法国巴黎《法国艺术家沙龙展》绘画类提名奖;2019年入选台湾艺术大学十大杰出校友;1985年获台中市第39届省立艺术展教育部门奖;1983年台北市第十届全台国展二等奖;2023年北京《中国守护者四季拍卖会》中国出版物2020叶宇轩当代艺术作品。

叶宇轩

空污系列-核平世界

宣紙水墨綜合媒介

70X70cm

2025

叶宇轩

空污系列之吶喊精灵1

综合媒材水墨宣纸

70x140cm

2020-2023

叶宇轩擅于探索宇宙和心灵恒常性的主题,他的作品在抽象与具象、传统与现代之间游走,展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宇宙观。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他希望能够在艺术创作中找到更深层次的表达,推动艺术与社会、自然之间天人合一的对话。

叶宇轩的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通过他的艺术视角,观者得以窥见一个艺术家如何将个人的情感移情到对宇宙自然生命的爱和对社会的关切和宇宙的哲思融为一体,创造出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李凯书,Surayeva Natallia (苏拉耶娃·娜塔丽亚,中文名字:李凯书)。1978年出生在白俄罗斯戈梅利市,白俄罗斯籍。2011年获得莫斯科苏里克夫美术学院的艺术学博士学位;2022年拿到了博士后证书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中国历史)。2000年来到中国河南, 从2001年起在中国教学机构工作。从2013年为河南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理论研究院副教授,教授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视觉心理学等课程(用中文授课),研究中国清朝历史和艺术,画油画和水彩画,多次参与国内外展览。

近年参展:

2025年1月第四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深圳/油画/入选。

2024年12月第三届亚洲美术双年展,深圳/香港/两幅画:油画(金奖)、水彩(入选)。

2024年11月2024《画说丝绸路·走进昆仑山》上合艺术家丝路采风创作研讨会活动,新疆,喀什/两幅画:油画/优秀奖。

2024年9月“第三届广州国际水彩艺术展”,广州/水彩画/入选。

2024年7月2023中意国际艺术双年展,罗马(意大利)/两幅画:油画(金奖)、水彩画(银奖)。

2023年11月“威尼斯国际水彩节”,特雷维索(意大利)/水彩画/优秀奖。

2023年10月2023联合国(维也纳)第三届中欧国际艺术双年展,维也纳(奥地利)/(两幅画:水彩画,油画/入选。

2023年7月《“迎亚运·颂杭州”第六届上海合作组织国际美术双年展,第九届“画说西湖”美术交流展》,杭州/(两幅画:油画/入选。

2023年3月第二届广州国际水彩艺术展,广州/水彩画/入选。

2022年7月《喜迎二十大,颂扬新杭州“五彩缤纷——中外艺术名家画杭州”》国际艺术交流展,杭州/两幅画:油画/入选。

2022年1月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北京/油画/入选。

李凯书

《龙门石窟二月》

布面油画

120x120

2023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的历史已有1500多年。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大型石窟遗存,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现存2345座佛龛、11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这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0年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来过这个地方很多次。每次我都能在这里发现新东西。对西方人来说,这个地方不同寻常,充满神秘。这个地方给了我创作的灵感。

文/李凯书


杨子凡,出生于北京,新锐艺术家。擅长绘画、数字新媒体与装置艺术,并专注于全球新兴超大城市的生态环境变化与社区生活系统的更新为研究对象。

参展

Z世代的天空——中国与欧洲青少年绘画展中国香港

旅行者——“15十1”国际艺术工作坊交流展巴西圣保罗

世界是个谜语——青年与未来艺术50人论坛南非德班

探索与发现——青年与大师艺术对话展北美项目巡展洛杉矶+多伦多

共绘未来2.0——中拉绘画作品展北京-深圳

梦与美好世界——十人抽象绘画展北京798

人工智能与绘画本——个人作品展广州

重构的黑白理想——个人绘画与装置作品展新加坡

数字游戏——个人绘画与手工作品展北京

杨子凡

光的旋律

100x80cm

布面丙烯

2025

光的旋律:通过抽象化的笔触与动态的黑白对比,呈现出光与暗在流动中的交织与转化。黑暗与光明并非割裂的两极,而是一体两面的存在,彼此依存,互为条件。水,作为光的载体与折射体,其流动与旋转暗示着宇宙间能量的永恒转化——正如太极图中阴阳的相生相克,光并非消灭黑暗,而是与之共舞,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与连贯性。

黑与白不仅象征着黑暗与光明的永恒共存,也代表了力量与柔软。在作品中,黑色并非单纯的无,而是包容,沉稳与潜能的象征,白色则代表着纯净与能动的力量。


曹西冷

自由艺术家,1963年生,现居深圳。

毕业研修于:安徽蚌埠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访问学者;

纽约哈德逊国际驻访艺术中心驻访艺术家;

中国黄山西观当代艺术空间工作室主持人。

曹西冷

《06/12.05.23》

150cmX150cm

材质:亚麻布、油彩

2023

在抽象表现语境中,通过大面积的色彩块营造沉浸式的视觉与情感体验,强调色彩本身的精神性表达。色彩表现上以红色系为主导,色彩层次细腻且过渡自然,通过同色系的深浅变化构建出柔和的视觉张力,传递出温暖、厚重且富有诗意的情绪,仿佛在引导观者进入一种冥想式的精神空间。表现手法上,画面笔触含蓄,色彩以晕染、薄涂的方式呈现,带有细微的肌理变化,弱化了笔触的存在感,突出色彩本身的纯粹性与感染力。无具象空间与明确构图,以大面积的色彩块形成“色域”,边缘与背景的浅色过渡模糊了画面的边界,营造出一种无限延伸的视觉效果,让观者的注意力完全聚焦于色彩的情绪表达。作品旨在唤起观者的内在情感共鸣,红色系的运用可能传递出温暖、沉思或略带压抑的复杂情绪,引导观者在色彩的沉浸中探索自我的精神世界。

曹西冷

《03/09.10.23》

150cmX150cm

亚麻布、油彩

2023

抽象表现与写意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充分呈现了作者对“光明与黑暗”这一永恒主题的当代艺术表达及东方哲学沉思,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张力。

以大面积黑、深褐与明黄构建强烈色彩对比,黑色的厚重与黄色的明亮碰撞,既似暗夜流光,又暗合“黑暗中的光亮”这一隐喻。通过色彩泼洒与晕染技法,赋予画面动态与呼吸感;摒弃具象叙事,以模糊色块与流动笔触外化潜意识,体现出创作过程中即兴的情感宣泄,让观者聚焦于纯粹的视觉体验与内心情绪的共鸣。画面整体氛围神秘而富有力量,像混沌中的能量涌动,也似内心世界的抽象映射。观者可从中感受到创作者对情绪、哲思的个性化表达,在黑色的深邃与黄色的张扬中,探寻属于自己的解读——是困境与突破,是压抑与释放,或是对未知与生命力量的思考。它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叙事束缚,以抽象的语言邀请观者参与到一场关于色彩、情感与思想的对话中,极具现代艺术的探索性与感染力。


黄山

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202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部分参展经历

国内: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雕塑展”,太原市美术馆,太原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雕塑展”,重庆当代美术馆,重庆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陶艺展”,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

“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华艺术宫,上海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第二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22“新传承”中国陶瓷艺术展”,保定博物馆,保定。

“第十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景德镇国际会展中心,景德镇

第七届中国西部陶艺双年展,文轩美术馆,成都

“美在致广·中国美术馆小幅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瓷的精神2021年景德镇国际陶瓷双年展”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景德镇

“山海共长”2022两岸陶艺邀请展,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景德镇。

“宽度”——第二届武汉国际陶艺邀请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

“时代经典——2019中国雕塑学术邀请展”,海澜美术馆,江苏

“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湖北美术馆,湖北

生态江南·立体苏州—2023第六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暨第六届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李公堤老子广场,苏州

“时代劳动者—美术作品展”,太庙艺术馆,北京

“文明的回响·第三部时代肖像”,太庙艺术馆,北京

“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优秀作品展”,太庙美术馆,北京

“劳动创未来——首都职工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主题创作展”,太庙艺术馆,北京

“文明的回响·第三部致时代”,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景德镇

“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第四届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鸟巢文化中心-中海外艺术馆,北京

“迎亚运·中国体育艺术展”,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

“推衍——中国当代陶瓷展”,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景德镇

“2021年第七届中西部陶艺作品双年展”,温江美术馆,成都

国外:

“志合山海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厄瓜多尔天主教大学文化中心,基多,厄瓜多尔

“丝路杨帆2015中国艺术交流展”,卡拉拉,意大利

“中埃青年大学生交流展”,开罗哈勒旺大学,埃及

“新时代中韩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020”雕塑展,釜山,韩国

个展

“汉风山海”——黄山、董琳双个展,高塔美术馆,北京

“塑”之变迁——博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系列双个展侠者归来,中央美术学院博雅展厅,北京

黄山

英雄史诗

陶瓷

40cmx50cmx20cm

2025

黄山

英雄史诗2

陶瓷

长75cm高66cm宽度25cm

2025

黄山的雕塑作品运用泥片成型的手法,卷塑出人类文明中的一个个文明“符号”,他们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中国侠士;他们是恪守信条西方骑士。在烧制方式上,作者采用熏烧工艺和高温颜色釉自然泼洒的烧纸效果,追求作品的古朴感与历史感,好似讴歌人类文明的诗歌,犹如代表人类命运的交响曲,屹立镌刻人类历史的纪念碑谷。作者意在以此系列彰显着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


韩蕴泽

陶土媒介艺术家,在地实践研究者,东京艺术大学工艺科陶艺专业博士,现工作生活于中国江西景德镇。专注于在地陶土材料及釉料的实验性研究。其艺术实践立足于陶土这一自然媒介的地域性与材料性研究,长期专注于自然材料的实验与应用,探索陶艺在地性与当代工艺语言之间的可能张力。

韩蕴泽的艺术实践横跨景德镇传统陶艺体系与日本当代陶艺教育体系,他于201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后赴日深造,先后就读于冲绳县立艺术大学与东京艺术大学。

韩蕴泽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陶艺展览,包括:2014年韩国《亚洲现代陶艺展》、2015年中国《亚洲现代陶艺展》、2016年中国台湾《亚洲现代陶艺展》、2016年日本陶艺美术协会第四届《陶美展》、2021年日本陶艺美术协会第八届《陶美展》、2023年景德镇国际陶瓷双年展、2024年《中韩当代陶艺交流展》、2025年《【和】中日艺术展》。除群展外,其个人作品持续展出于RYUBO百货、东京银座银茶会、三越百货杜窯会等地展出。其重要个展包括:2021年东京艺术复合中心《欢迎来到我的奇妙世界》/《奇妙な世界へ》、2022年景德镇每盐所《草木之间》、2025年长沙云山院·鉴止艺文《泥火万象》。这些展览呈现了他基于在地材料实验、地域文化感知与跨文化陶艺语言的持续探索与实践。

韩蕴泽

智慧之光

30x30x60cm

陶瓷、宝石、真金

2025

在跨文化的象征谱系中,蛇的意象始终游走于创世与毁灭的两个面向。希腊神话中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权杖上盘踞着治愈之蛇,玛雅神话中的羽蛇神司库库尔坎掌着日月轮回,印度教中的舍沙蛇阿那塔承载三千世界,而北欧神话的耶梦加得则以首尾相衔的姿态勾勒出存在本身的环形寓言。这也使蛇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载体。

这种纠缠结构最终指向生生不息的文明辩证法——蛇蜕下的陈旧表皮堆积成历史的沃土,而新生的鳞甲始终闪耀着未来的光芒。每一次文化的跃迁,都诞生于混沌与秩序的激烈缠斗之中。

韩蕴泽

希望

27x14x52cm

陶瓷;陶土,玻璃

2025

本作品以流动的生命诗学重构人类与植物的共生寓言,悬浮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躯体呈现出文明生长的多重时态。人物呈现的思辨性姿态暗含文明演进的拓扑结构——颈椎以三十度仰角构筑通往星空的沉思坐标。而镶嵌的彩色玻璃正如夜空中的星座一般映射在躯体之上。


王宽萌意大利米兰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专注于现代艺术与材料实验,作品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

教育与收藏:在校期间创作的马赛克作品被米兰美术学院永久收藏,多次入选布雷拉美院校展。

重要项目:2015年参与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天展厅设计与手工制作;同年参与米兰政府Rho Fiera Piazza Costellazione马赛克广场项目。2018年参展Progetto della Bicocca“Sesto Stato”。

近期展览:作品入展内蒙古私人摄影收藏展、唐山家族传承系列展。2024年受邀参加成都国际艺术博览会及意大利青年材料实验艺术项目,目前持续探索跨文化艺术表达。

王宽萌

《启示录》系列

31cmx45cmx4

纸本水彩

2024

《启示录》系列以水彩为媒介创作,灵感源自《圣经·启示录》及宗教故事,通过老鼠、蛇和手的象征意象,结合密集的构图与当代艺术表现手法,编织出深邃而复杂的视觉叙事。四幅作品共同探索人性、信仰与命运的交织,蕴含丰富的哲学寓意。画面中交织的元素与宗教符号,如蛇的诱惑、烛光的救赎,共同营造出神秘的氛围,邀请观众深入挖掘隐藏的故事。我希望通过细腻的水彩技法,呈现信仰冲突与人性挣扎的碰撞。创作旨在超越表面的视觉冲击,唤起与观众情感共鸣。

文/王宽萌


卿泰卯,当代水墨艺术家,2006年研修于中国国家画院。作品《伪装成独白的爱情》获佛罗伦萨双年展洛伦左国际艺术综合媒材类铜奖,现居北京。

个展:

“独白和歌咏”卿泰卯个展(北京千年时间画廊)2022-2023年

“万物:重新命名”卿泰卯个展(北京千年时间画廊)2021年

“月下漫步”卿泰卯水墨作品展(南昌千年时间艺术中心)2021年

“脱羽记”卿泰卯水墨作品展(汉威国际艺术中心)2018年

“卿成的药方”卿成水墨展(北京QING艺术空间)2017年

“陌上花开”卿成水墨展(北京QING艺术空间)2015年

“诗·意”卿成水墨展(北京QING艺术空间)2013年

“禅心见寂”卿成水墨展(北京QING艺术空间)2013年

“在别处”卿成水墨个展(北京千年时间画廊)2008年

群展:

“人智时代”第三界济南国际双年展(济南市美术馆)2024年

“视觉与诗意”中国当代绘画展(佛罗伦萨但丁故居博物馆)2024年

“立石祈雨”新人文画第七回展(北京虞·空间/虞山当代美术馆)2024年

“我是你——当代艺术与设计中的个体与集体身份”——第十四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与设计双年展中国单元(佛罗伦萨达巴索古堡)2023年

“在所有陌生的地方总有熟悉的月亮”宋庄艺术30年主题展(北京茂空间)2023年

“跨越与融通”中国当代艺术展(萨尔瓦多国家展览馆)2023年

“未来与时代性”第14届哈瓦那双年展(古巴国家图书馆)2022年

“2021:时间的突围”20位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北京千年时间画廊)2021年

“《艺之本》中国手工造纸的技·艺”第一回展[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2021年

“《艺之本》中国手工造纸的技·艺”第二回展[北京科学技术馆)2021年

“究其所思”中国-南非艺术家对话展[南非德班美术馆)2019年

“视觉进行时”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邀请展(北京北大资源天竺双创园)2019年

“立不易方”新三恒第一回联展(三恒美术馆)2017年

“境在纸尺”画友周刊年度邀请展(北京画友馆)2016年

“艺术北京2013”(北京中国农业展览馆)2013年

“法国大皇宫2013国际艺术博览会”(法国巴黎大皇宫)2013年

卿泰卯

虚空之地·日

200x250cm

宣纸水墨,银箔金箔综合材料

2023年

卿泰卯

虚空之地·夜

200x250cm

宣纸水墨,银箔金箔综合材料

2023年

卿泰卯的《虚空之地·日》与《虚空之地·夜》以双幅组合作品构建出极具张力的水墨宇宙。《日》以银箔衬底,水墨晕染出朦胧如天体的圆形意象,黑白间的墨韵流动似生命溯源,银箔的冷冽质感为“日”的虚空增添了神秘的金属光泽,那些水墨形态的游动物象,仿佛是在混沌初开的时空里穿梭的生命原初。《夜》则以金箔燃出火焰般的绚烂,在黑底水墨的沉郁中,金与红的火光迸发出炽热的生命力,似暗夜中的灵韵狂欢。

艺术家以宣纸为媒介,借银金箔的材质碰撞与水墨的虚实变幻,在200×250cm的宏大尺幅中,探讨昼夜轮转里的存在与虚无,让传统水墨在当代材质与视觉表达的突破中,叩问着关于时空、生命与精神的“虚空”哲思。


雷子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1989年起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8-2012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后;2012-2023年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任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2021年调任江西画院院长、江西省美术馆馆长;曾入职审计署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任记者、编辑。

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及理论研究,关注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中的视觉生产及图像叙事。艺术实践包括:当代水墨等架上绘画创作、陶瓷创作等。

《云中君——渼陂2005-2025年》纪录片截屏

雷子人的《云中君——渼陂2005-2025年》纪录片是关于中国南方一个古村落20年间发生的真实故事。艺术家雷子人于2005–2025年持续在中国江西渼陂古村进行田野调查和艺术实践,包括对村史文本及图像的生产和梳理,在地风景和人物写生,并以该村为背景创作了大量作品。与此同时,其所做的跟踪影像则十分细致地记录了不同时段发生在村里的现实。影片呈现了作者与村民之间于日常生活、节庆以及家庭或公共空间等不同场域的互动状态,反映了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渼陂村的景观、习俗等人情物理的诸多历史变化,是一个可以籍此观察中国乡村社会细胞的显微镜。

“云中君”主题借用了中国古代文人屈原《九歌》里的神祇之名,云中君总是高居云端,用上帝的视角俯瞰世界,影片既有这样的宏观慈悲,也有作者置身在其中的微观苦涩,深刻且细腻地展示了对中国底层民众的关怀。

注:文中视频为雷子人《云中君——渼陂2005-2025年》纪录片)


光启新程:第15届佛罗伦萨双年展——中国单元

众所周知,佛罗伦萨双年展是意大利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与“威尼斯双年展”“米兰三年展”并称“意大利三大艺术展”且名列全球八大双年展,由帕斯夸莱·塞洛纳(Pasquale Celona)和皮耶罗·塞洛纳(Piero Celona)兄弟于1997年创立,每两年举办一届,截至2025年10月已举办十五届;它是全球唯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支持的当代综合性艺术双年展。据不完全统计,先后累计有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近八千名艺术家参与其中,佛罗伦萨双年展作为欧洲享有盛誉的当代艺术双年展之一,已成为国际艺术界备受瞩目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被誉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城市,来自全球的艺术家们通过作品对话,探讨当代艺术的前沿话题。

第11届佛罗伦萨双年展中国单元2017

第11届佛罗伦萨双年展现场2017

第11届佛罗伦萨双年展现场2017

佛罗伦萨双年展的一大亮点,是每届双年展评审委员会都会从参展的油画、雕塑、综合材料、纸上作品、装置、影像、摄影、设计等各个艺术门类中评选出优秀作品,颁发以“洛伦佐”命名的获奖勋章与证书。双年展也专门设立了“伟大的洛伦佐终身成就奖”,这一巨大的艺术荣誉历届均颁发给国际上不同国家的杰出的视觉艺术家。

将于2025年10月揭幕的第15届佛罗伦萨双年展以“光明与黑暗的崇高本质:当代艺术与设计中的二元论和统一概念”为核心主题,直面人类文明中永恒的二元命题——光明象征希望、理性与新生,黑暗隐喻困境、未知与沉淀。“同时,光明与黑暗存在对⽴却⼜互相依存的两极,⼀切事物皆含有其对⽴⾯的元素,相互转化,彼此⽣发。然⽽,光的存在⽆法脱离⿊暗,它们共同构成了⼀种原型性的⼆元对⽴关系,就像⽩昼与⿊夜、冷热、善恶那样相互依存。而“崇高本质”则指向二者超越表象的辩证统一。”

第14届佛罗伦萨双年展中国单元2023

在全球双年展兴起的艺术语境中,佛罗伦萨双年展以其独特的主题内涵和艺术主张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当代艺术群体的持续参与,为这一国际艺术平台增添了独特的东方视角和文化内涵。中国当代艺术在佛罗伦萨双年展呈现的层出不穷的力量,对这一极具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双年展艺术场域释放了艺术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表现方式。

第14届佛罗伦萨双年展现场2023

第14届佛罗伦萨双年展现场2023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经过双年展国际遴选委员会的推荐,此次中国单元十二位艺术家参加第15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与设计双年展,他们分别是:朝戈(特邀)、钟飙、姜淼、李凯书、杨子凡、叶宇轩、曹西冷、黄山、韩蕴泽、王宽萌、卿泰卯、雷子人。这群各具个人艺术语言特色的艺术创作者构成了中国单元的力量与面孔,这些涵盖油画、综合材料、雕塑与陶艺、当代水墨、纪录片等不同媒材的参展作品所呈现的异质化与非同构性,将统摄在双年展主题——光明与黑暗的崇高本质的二元论和统一概念之中。也将与来自全球七十多个国家的艺术家作品共同绽放于佛罗伦萨达巴索古堡。

在全球双年展兴起的艺术语境中,佛罗伦萨双年展以其独特的主题内涵和艺术主张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近十五年以来中国单元的持续参与,为这一国际艺术平台增添了独特的东方视角和文化内涵。中国当代艺术在力图呈现视觉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的同时,也为双年展大视野下的艺术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诸多而具体的有机贡献。

此次参展的十二位艺术家的作品并未停留在对双年展主题的表层诠释,而是以各自的创作脉络为基底,从视觉能量、现实观照、精神哲思等多极化与多维度,构建起对“光明与黑暗”的视觉逻辑化解读,以此形成一场兼具个体辨识度与集体共鸣的“艺术回应”。这种回应并非单一风格的叠加,而是多元视角的聚合。中国艺术家既关注本土文化传统和现实问题的交织与融合,也关心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创新议题,这种双重关注使他们的作品具有跨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历届以来,中国艺术力量在佛罗伦萨双年展呈现的层出不穷,对这一重要国际双年展场域释放了艺术跨洲际的多元信息,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参展,使佛罗伦萨双年展更趋向多元和活力,有效地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自第九届至今,中国单元在佛罗伦萨双年展中的优异表现,改变了长期边缘化格局,使亚洲艺术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成为国际艺术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图:黄山,王宽萌,曹西冷,杨子凡

第十五届佛罗伦萨双年展官网资讯2025

图:钟飙,雷子人,叶宇轩,姜淼

第十五届佛罗伦萨双年展官网资讯2025

图:李凯书,卿泰卯,韩蕴泽,朝戈

第十五届佛罗伦萨双年展官网资讯2025

佛罗伦萨双年展作为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将继续见证中国艺术力量的表现和发展,也将继续受益于中国艺术家的参与和贡献。我们深信,在这一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舞台上,身处数字互联网生活与人工智能极速发展的巨浪里,中国当代艺术群体也将持续发出时代的艺术声音,涌现自身独具的能量和价值,发展艺术新质生产力、携手新世界,共同创造丰富多元且同频共振的未来格局。

在文艺复兴的历史心脏之地,在伟大的洛伦佐的荣耀之所,我们期待,此次中国单元十二位参展艺术家将在古老的佛罗伦萨续写新精彩再造新传奇!

文/张思永,艺术家,策展人,北京千年时间画廊创始人)

(来源:千年时间画廊)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光明与黑暗的崇高本质——第15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与设计双年展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