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绳系日——韩天衡学艺80年回顾展”正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展出。展览开幕前昔,韩天衡接受了美术馆的专访,从此次展览的初衷谈到从艺八十年来的心得体会,并从不同角度对学艺经历、艺术风格、艺术创作理论、艺术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本文特别呈现韩天衡访谈实录(一)。下面,让我们来听听韩天衡从六岁启蒙至少年求艺时期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艺术初心的。
——编者按
始终处于边学习边创作状态
谈到此次展览的初衷,以及众人不解的“学艺”二字,韩天衡讲道“我写字画画、刻印、包括写文章、搞一些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始终是处于边学习边创作的过程,因此展览就叫‘学艺’80年回顾展”。

六岁启蒙 初心未改
韩天衡的艺术之路始于父亲的启蒙,四岁识字,六岁学印。1946年的上海弄堂里,顽皮的他攥着父亲的刻刀,蹲在小板凳上同手中的印石较劲,刀刃突然划过手指,鲜血直流。“我看着涌出的血,一下子愣住了。母亲见状,赶紧抓一把香灰,和着做衣服剩下的四零布包扎伤口。”两个月后,伤口愈合,褪下的痂壳像个小小的钢笔套,彼时的韩天衡当宝贝似的藏了很久。这道疤痕成为学艺路上的第一枚“勋章”。“我想我刻印付出过‘血’的代价呀,这个‘血’债要用‘血’来还啊。不能让他白流的。所以后来,反而更加努力地写字、刻印了”。

第一次严厉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