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家隋建国,携手全球最先进的机器人工作室TEN X,以科技之手雕琢“空之内核”。
10月,其共创的新作《手中之空的形状1#》被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正式收藏,这不仅是一位亚洲艺术家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崭新艺术图景的缩影。
从意大利卡拉拉的古老石矿,到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殿堂,一件雕塑的旅程正悄然重塑艺术的未来形态。
亚洲雕塑进入欧美顶级博物馆收藏
10月,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宣布确认收藏隋建国作品《手中之空的形状1#》,这座顶级博物馆收藏一位在世的亚洲雕塑家作品实属罕见。这件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是隋建国继50年回顾展“跬步与徘徊:隋建国 1974-2024”后,新系列作品的首次亮相,更是他与总部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全球最先进且规模最大的数字机器人工作室TEN X合作创作的新作品。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现代翼入口
图片由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提供
从卡拉拉开始
隋建国与TEN X的相遇始于一场旅行。
2024年,应TEN X两位创始人Jung Lee和Niki Giusti的邀请,隋建国从北京飞抵罗马,最终抵达世界大理石之都卡拉拉。在那里,隋建国见证了全球最先进的机器人手臂与传统大理石雕刻技艺的无缝融合,他坦言:“我以前也使用过机器人,但这(与TEN X)完全处于不同的水平。它比我熟悉的任何版本都领先和先进。这个新成立的工作室将拥有不同石材的知识、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以及一支精通精细细节的传统训练工匠团队集于一身。这是革命性的突破。”

艺术家隋建国在卡拉拉石矿场
但是对于Jung Lee来说,TEN X不止是突破,更是传统的延续。他介绍:“事实上,这些关键要素中的每一个都不是新鲜事。”天然石材的知识已经通过该镇的几代采石场工人和工匠传承下来。他们经常开玩笑说,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大理石,与大理石同频呼吸。
二十多年前, Niki Giusti开始使用变革性的机器人技术,并将其融入天然石材的雕刻过程。Niki说:“Jung所做的,是以一种全新的、更符合逻辑和现代需求的方式,重新整合这些现有要素,调整并精简关键参与者的利益和驱动力。曾经合理的事物会随时间推移而过时,‘传统与遗产’若不持续创新,反而会成为进步的障碍。有时,需要局外人来打破传统,引入新方法,从而催生革命性的创新。”
TEN X的两位创始人在疫情期间相识,当时Jung正在意大利为亚洲艺术家寻找材料。Jung形容Niki是真正的“机器人耳语者”,他在二十多年前就将机器人技术与石雕结合。当他们相遇时,迅速意识到彼此对这项由Niki开创的变革性技术抱有共同信念。他们明白这项技术潜力巨大,需要以尚未被想象和实现的规模及方式共同开创。因此,这两位来自世界两端、背景迥异的人决定携手合作,2024年4月,TEN X工作室成立。
芝加哥不是终点
收藏的故事同样源于一场相遇的旅程。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拓展事务执行总裁、亚洲艺术部普利兹克专席主任、中国艺术总策展人汪涛博士在2024年因另一项文化项目来到TEN X工作室,他也现场见证了隋建国在TEN X的新作品。
汪涛说:“我对隋建国的雕塑艺术比较熟悉,也充满了敬佩。他近年的创作更是在材料和观念方面展现出独特风格和突破。当我在TEN X工作室亲眼看到这件作品的产生过程时,就决定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应该将隋建国这件具有标志性的代表作纳入我们的收藏。这不仅仅是对艺术家作品的认可,也表明了我们对艺术与新技术发展结合的理解和支持。”当中国顶尖雕塑家与美国重量级博物馆策展人的道路在卡拉拉交汇时,机缘促成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此作的决定。

汪涛和 Niki Giusti 在TEN X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