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朱长元丨艺术作品卖出天价虽是影响力的放大器,但不一定是价值的保证书

朱长元丨艺术作品卖出天价虽是影响力的放大器,但不一定是价值的保证书
2025-11-21 16:01:1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如果不去讨论艺术价值的话,天价成交的作品,确实能够有效地让很多人一下子记住艺术家的名字。这并非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由心理、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在大多数人的心理层面上,价格往往会作为价值的“强大信号”,人在做判断时,常常依赖这种简单的心理捷径。当一件艺术作品被卖出天价时,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使用“价格=价值”这样的启发式,会想:“它之所以如此昂贵,一定是因为它极其稀有、极其重要、代表了艺术的巅峰。”这种直接将高价格与高艺术价值挂钩的认知,自然而然地就把“艺术价值”的创造者——艺术家,推上了“神坛”。

45.jpg

46.jpg

11月19日,全球拍卖史上第二高价艺术品成交现场盛况

当然,这其中还有锚定效应在发挥作用,一个惊人的价格,往往会成为一个强大的“锚点”。之后,当我们再听到这位艺术家的名字,看到其他作品时,这个天价数字会立刻在脑海中浮现,并作为我们理解这位艺术家的参照系数。相比之下,一位作品只卖几千元的艺术家,就很难让人形成这种强烈的记忆锚点。

同时,高价格本身就在制造稀缺性,毕竟能够拥有它的属于极少数人,某种程度上,这倒反而激发了大众的好奇心。“我买不起,但我想知道是谁创造了这件我可望不可及的东西?”这种由稀缺性催生的关注,会更多地牢牢锁定在艺术家身上。

再有,作为自媒体非常活跃的今天,很多时候,一旦有艺术作品出现超高成交价,它很容易成为一个极具传播力的新闻事件。无论是拍卖行的破纪录成交,还是藏家通过私洽高价购买,都会立刻出现在全球各类媒体的显要位置。这种爆炸性的新闻,经过海量媒体的重复性曝光,很容易将艺术家的名字,强制性地植入到公众的脑海里。

47.jpg

11月19日在纽约以16.8亿元成交的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画作《伊丽莎白·莱德勒肖像》

关键词:朱长元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