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地在视觉与空间层面传达大会主题,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团队从字形的空间结构象征、色彩的情感隐喻以及“以人为本”的组织理念三方面着手,探索广场公共空间的叙事设计路径。在总体构思中,以“众志成城”的“众”字为原型,构建观众席的核心造型与空间秩序。通过文字的空间转译,实现了从语言符号到集体记忆的视觉转化,同时达到符号、形式和精神的统一与隐喻。根据汉字字形本源,“众”由三个“人”字构成意象图形,这并非简单的人数相加,而是一个充满力量感、凝聚力、归属感的文化符号,象征着同心协力、不畏艰难、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力量。“众”字观礼台的设计形态高度概括,语义凝练,作为具有象征性的审美意象,集中表达了大会的主题精神。设计团队在天安门广场及金水桥两侧、长安街南北两侧东西沿线至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布置观众席,整体构成一个意象化的“众”字,使整个大会的空间视觉设计简约严整、开张大气、饱满充实。因此,“众”字的构建,不仅是形式美学的创新,更是通过空间语言实现国家形象叙事与集体意志凝聚的实践。

广场观礼台“众”字形设计鸟瞰图
第二,色彩系统设计是广场公共空间叙事体系的核心要素。作为富有情感的视觉语言,色彩不仅能引发特定的心理情感反应,还能塑造独特的政治形象与营造文化氛围,承担“视觉修辞”的重要功能。设计团队以“庄严、庄重、凝聚”为色彩情感基调,构建了一个融合民族性、文化性与现代性的广场视觉系统。该系统能够精准地传达大会主题寓意,充分营造大会活动氛围,并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大会的暖场音乐、歌咏等元素共同激发集体的精神共鸣。
此外,色彩承载着社会历史记忆的视觉信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塑造了色彩各异的审美倾向。中华民族形成了以赤、黄、金、绿、青为核心的色彩谱系。在进行“众志成城”主题的视觉化设计表达时,团队选用丰饶金、城墙红和橄榄绿三种颜色,构建层层递进的主色调,寓意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国家信念。为强化空间的叙事层次,设计团队将观礼台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巧妙连接,布置盛开的红色四季秋海棠与绿草方形花坛,两侧以深浅绿草点缀成长城装饰纹样,营造出“红焰燃空,绿茵擎日”的审美意象。同时,80面红旗环绕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象征抗战胜利80周年的辉煌历程,丰富了“众志成城”的主题意象,使其成为集体记忆的深刻场域。
第三,强化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大会广场的公共空间设计不仅要因地制宜,更要鲜明、强烈、突出地体现纪念大会的主题,同时满足并服务于参会者的需求。“人”是大会活动的主体,天安门广场公共空间广阔,从参会者视听角度出发,广场观礼台与天安门之间的距离宜近不宜远。会场观礼座席的空间宽度与纵深布局设计,须围绕广场内外已有的建筑形式展开。设计团队将广场座席最前排设置在长安街以南边线,并向南依次延伸110米。观礼席按“众”字形从中轴线向东西两侧扩展,前后排按梯级递增高度布局,确保广场观众能够更好地听清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并清晰地看到长安街阅兵的场景。会场观礼座席布局总体设计疏密有度,同时兼顾大会礼炮阵及其他项目组人员所在位置的功能需求。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既是人文主义的体现,也是科学精神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