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极具国际影响的世界性大事。9月3日上午,约5万名来自全国各界人士在天安门广场隆重集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纪念活动警示世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开创未来”。
党中央和北京市委高度重视纪念活动筹办工作,于2025年初正式启动,并设立纪念大会服务保障和广场活动指挥部,提出“简约、高效、庄严、庄重”八字方针,这既是工作指南,也是大会广场布置策划的设计理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广场布置与设计工作由指挥部领导,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建筑研究院共9家设计团队组成专班,共同展开严谨周密的策划、论证与设计工作。这项工作具有高度的政治属性与时代使命。设计工作涉及广场公共空间、主视觉景观造型、合唱团和志愿者服装三个方面。各个设计团队不仅需要深入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伟大历史事件的精神内涵与政治象征意义,还需要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当代设计语言相融合,转化为具有现代审美特征、时代气质与民族精神的广场空间设计。
天安门广场的空间布局与设计逻辑的契合是空间叙事表达的关键。作为承载国家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公共空间,其设计不仅关乎物理环境的塑造,更是中国在新时代语境下进行自我身份构建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叙事载体。设计团队须在政治意象、文化记忆与形式创新之间寻求平衡,以展现广场公共空间设计的复杂性与综合性。为此,团队深入挖掘史料,反复推敲构思,力求设计出彰显大会主题的象征性主体造型。其间,团队曾提出逾百种方案,包括“中流砥柱”“浴火重生”“江山永固”“守望和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设计。经过专家团队的深入研究和指挥部领导的精准定向把关,最终确定采用中央美术学院创作的“众志成城”主题设计作为最终的设计方案。
一、广场公共空间设计
纪念大会选址于天安门广场。其参会规模宏大、场面庄严、气象恢宏,对广场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文化意象的生成及多元设计要素的整体调度均提出了系统性要求。
第一,塑造庄严而庄重的空间意象。天安门广场作为国家形象的核心象征,其空间设计须进行总体统筹规划。广场北接长安街,南北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东西两侧则坐落着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广场的轴线结构不仅呼应了传统城市格局中“中正、对称、大气”的空间秩序基础,更强化了国家历史记忆与文化精神的视觉传达。因此,公共空间设计应与这些标志性建筑有机融合,体现中正、对称、大气的布局风格,使纪念大会的空间意象富含历史性、政治性、文化性和人民性,进而凸显出恢宏而庄重的大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