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的说,2020年至2023年度,玲珑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轮胎配套领域,位列中国轮胎企业第一。
而这背后,是玲珑轮胎的一场豪赌。当传统轮胎巨头仍在观望新能源车市场时,玲珑已押注“All in新能源轮胎”。
这种战略定力,让比亚迪等车企敢于将核心车型的轮胎“托付”给中国品牌。
“7+5”打通供应链“最后一公里”
新能源车的竞争,还超越了产品本身,演化为供应链响应速度的较量。
比亚迪在全球布局十余座工厂,而玲珑的“7+5”战略(国内7大基地+海外5大工厂)恰似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使玲珑轮胎形成与主机厂配套最佳服务半径。
以比亚迪合肥基地为例,其所需轮胎由玲珑安徽工厂直供,运输半径压缩至200公里内,交付周期大幅缩短。
这种“贴身服务”的底气,或许来自玲珑早年落子的产能布局——泰国工厂辐射东南亚市场,塞尔维亚基地则直插欧洲腹地。
车企与供应商的绑定,本质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军备竞赛。比亚迪需要玲珑的快速响应和成本控制,玲珑则借助比亚迪的规模效应加速技术迭代并进一步打开市场。
写在最后
在车企利润被极致压缩的时代,或许只有像玲珑轮胎一样,既能“蹲下身段”降本、又能“跳上擂台”创新的供应商,才能笑到最后。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0万辆,替换轮胎市场规模超千亿。
当海外巨头还在纠结是否为中国市场定制产品时,玲珑已拿下大众、红旗等品牌的订单。
这场战争没有终局,但有下一个赛点:谁能在全球新能源车换胎潮中,复刻宁德时代的霸权?玲珑的答案,或许就藏在比亚迪的427万辆里。
(来源:车与轮店主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