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卫:首先我注意到从第一届到第二届都是团队性的,而且是包含了各个领域的,有大学教授,有美术馆馆长,有从事传统艺术、有从事当代艺术研究的,使得整个策展团队包容、开放,因此展览体现了策展团队的精神和思考。还有一点做得非常好,就是在呈现科技艺术的同时,还会思考科技成果背后的问题。还有个特点我觉得是年轻化,这个年轻化不光是观众的年轻化,我也注意到参展艺术家里面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年轻艺术家,甚至有些艺术家是一些可能是刚刚进入到艺术创造领域的,这一点我觉得也是济南国际艺术双年展的特点。我想如果济南国际双年展作为一个城市文化品牌,如果能真的像威尼斯三年展、卡塞尔文献展那样能够推动艺术的发展乃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将来就会彻底地实现李磊教授说到的中国特色,乃至于站在中国一个本土的立场实现双年展的真正核心价值。
本届双年展策展人、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进行主旨发言
本届双年展策展人、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针对双年展中绘画何为的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她讲到:本次双年展共展出作品272件,其中绘画类作品157件,差不多将近占据60%的比重,也是本次双年展的大半江山,体量巨大的绘画类作品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我注意到这次的宣传当中所有的热点几乎都是影像类的作品,装置类的作品。我也在思考绘画的作用,我也希望美术馆作为公共美育的重要平台,把特别渲染耳目的科技感很强的影像类的、装置类的作品把观众吸引来之后,在享受一个视觉狂欢之后,我们对那些静静展示的绘画作品还能做些什么?这个人类发明的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在今天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精神方面的引领?我们作为美术馆人如何让观众进入一个至高的审美境界?
本届双年展艺术总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进行主旨发言
本届双年展艺术总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提出一个词就是“文化主场”。什么是“文化主场”?今天如何在本土用国际化的概念来实现“文化主场”的彰显?于洋觉得一个城市的国际双年展本身也是一种主场外交,也是一种主场的文化外宣。从首届到第二届都强调了济南和山东文化、齐鲁文化的文化身份,因为他的根扎得太深了,他跟一般的城市,包括北上广所谓的一线城市的概念还不一样,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根扎得深,所以在这所城市举办国际双年展就带有很强的文化张力,这也是他为什么说济南国际双年展有“文化主场”的意思。如何实现有效的东西文化的交流?于洋觉得这一点上是一种实验,是一种探索,更多的是在双年展要关注的是题材的相通性。他谈到新媒介艺术的人类事业和未来走向:如果说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架上绘画彰显了图像艺术多元的可能,那么这次双年展之中的其他媒介的作品,尤其是诸多装置影像作品,则展现了艺术本题和意象表达的更多可能,真正体现了这样的共生关系。
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为我们探究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在全球化、多样化世界文化语境中的“流量密码”理清了脉络,给出了答案。总体而言,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的“出圈”根源于华夏沃土、齐鲁大地的滋养,得益于优秀专业策展团队的加持;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展现了时代科技的力量,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形象,提高了民众的审美境界。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开端,相信未来济南国际双年展将会不断带来精彩的呈现。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作者/周龙 摄影/姚奕骁 马蓉荣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