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北京召开;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美术界代表、委员:许江、马锋辉、吴为山、刘万鸣、林蓝、林茂、焦兴涛、牛克诚、吴洪亮、王珂、王澍、孔维克、许鸿飞、董希源、刘广、舒勇等出席会议,积极参政、议政,提交议案、提案,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编者按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孔维克:
针对目前全国层面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的现状,2023年4月27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部署了“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等八项工作任务,提出“以美润心——发挥美育丰富精神、温润心灵作用”等具体措施。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美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缺乏对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深刻理解。不少学校美育工作局限于艺术欣赏和技巧训练,忽视其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价值;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只关注问题学生,对普通学生心理韧性、心态培养的力度不够。
二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过于依赖心理教师,“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尚未形成工作思路、德智体美劳育心尚未形成机制。
三是缺乏有效的区域资源协同机制。区域性大中小学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和协同创新攻坚机制尚未形成,以山东为例,山东省内高校特色专业资源尚未在“补短板优供给”方面与学校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机制,家校社共建效果不佳。
为此建议:
一、提高认识,全面推动政策落实落地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好相关文件落实落地、建立相关机制自上而下宣传美育在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方面功能、推进路径创新;加强对学生心理韧性、心态培养的力度,积极推进德智体美劳协同育心模式的建立,探索各学科的心理育人资源和实施途径。
二、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构美育心理育人模式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中华美育精神的一个重要的层次就包含“致乐以治心”。以音乐和美术教育为例,建构音乐心理育人模式可以通过引入音乐治疗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到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以及通过书法、绘画的训练对青少年审美体验的把握,以视听的方式来实现,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心理韧性和积极心态的培养。美育课程、美育教师普遍容易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美育心理育人模式的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现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资源、途径和师资方面提供补充。
三、探索区域大中小学协同机制,共建美育心理育人共同体
(一)加强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以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为例,将音乐治疗专业资源融入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了《音乐与心理健康》《音乐治疗方法与技术》《音乐治疗综合临床实践》《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音乐美育》《<;乐记>;导论》等课程,为学生在音乐治疗、心理健康、传统音乐美育思想方面赋能,学生毕业即具备开展音乐美育和心理育人方面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