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速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升级、链群提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工艺提升、设备更新,实施市级重点技改项目300项以上。聚力发展绿色制造,加快化工、纺织等优势行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引导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增效,新增市级以上绿色工厂25家。深入推进数实融合,提升窑炉数字大脑等平台服务功能,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应用场景50个。深化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打造一批融合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
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巩固放大核心竞争优势,培育标志性产业链群,“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5%。支持新材料产业延链强链,瞄准行业前沿和关键领域,推动氟硅材料、聚烯烃等优势板块聚链成群;促进智能装备产业提档升级,加速数字化转型,壮大成套装备和高端零部件企业矩阵;引导新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培优做强行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扩容提质,巩固集成电路及元器件、MEMS等先发优势,加快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应用。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细分赛道,精准开展个性化培育,新经济入库企业突破2800家,促进未来产业加速起势。做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园区扩容升级,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产业集聚地。培育壮大机器人产业,打通“研发—制造—应用”全产业链条,建设协作机器人先进制造基地。支持氢能及储能产业创新发展,加强燃料电池等关键领域产品研发和技术突破,搭建省内领先的绿色能源产业高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提升攻坚行动,抓好年度投资150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加快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培育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促共进。着力壮大现代金融,推进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深度融合,丰富数字金融、养老金融等新业态,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创新发展。加强会展资源整合共享,精心办好陶博会、新材料论坛等活动,培育一批与优势产业契合度高的会展品牌。牵头共建黄河流域绿色物流合作联盟,加快鲁中数智物流与供应链产业园建设,争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全面优化产业生态。开展“雁阵形”产业集群突破行动,推深做实“链长制”,抓好“链主”企业、协作平台培育,打造2条千亿级、15条百亿级产业链。完善优质骨干企业、创新成长型企业培育机制,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参与标准制定,新增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100家。鼓励大中小企业融通合作,培育共享制造、协同制造等新模式,提升企业间协作配套水平。引导产业园区集中培育1—2个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优质要素资源集聚能力。实施新一轮企业家培训三年提升行动,加强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年内培训2000人以上,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浓厚氛围。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高效对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育苗”计划,开展省级以上创新项目100个,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800家、2500家。高端链接、集成整合创新资源,做强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50家。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支持龙头企业与上下游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努力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应用型科技成果,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9.31件。深化科技与金融双向赋能,用好“科技研发贷”等政策,为创新创业提供多元化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