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监管很早就开始限制资金池业务,为何此类业务仍然存在?
申林解释称,目前存量的资金池产品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在资管新规的要求下,资金池业务逐步压缩整改,不过对于一些在短期内压不完的资金池业务,信托公司需要上报各自的整改计划,监管机构按照月度或季度跟踪整改完成情况。
“中融信托由于股东的特殊性,历史上开展的资金池业务较多,在逐步压降过程中并未完全清理掉。”申林表示,其他有类似问题的信托公司,目前还处于正常的清理资金池的状态。
不过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在资金池清理过程中可能会涉及质地不佳的底层资产。申林表示,一般来说,信托公司会通过置换底层资产、使用自有资金接盘等方式逐步清退。
资金池一直以来是个行业内较为避讳的话题。申林坦言,如果不是此次中融信托爆雷,业内一般不会主动提及,因此各家资金池的处理情况也无从知晓。不过在他看来,经过多年整改,大部分信托公司的此类业务应该都所剩无几,即便发生行业内传导,也仅会影响到少数流动性差的信托公司,信托行业整体风险依然可控。
童川也表示,在资管新规发布后,新发行产品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都是一一对应的,不存在期限错配问题,因此也不会有“挤兑”发生。但他也坦言,此事件势必会对投资者信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他产品的发行,全行业或都将受到影响。
不过相比之下,中融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受到的影响更为直接。
德邦证券统计显示,购买中融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多数为生物医药、机械设备、汽车行业的小市值公司,目前几家上市公司已披露的逾期兑付金额为1.53亿元。另据媒体不完全统计,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仍有近7.3亿元中融信托产品等待兑付。随着信托产品逾期兑付风险暴露,一些上市公司也已经着手进行计提减值。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中融信托而言,最差的情况是资金池问题无法妥善处置,最终会使得该公司其他业务也无法展开。而比较好的状况是风险停留在资金池,中融信托以时间换空间,逐步化解资金池的问题。但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中融信托还是股东方都将承担一定的责任。
银柿财经也就不断发酵的停兑事件致电中融信托询问后续产品兑付情况,客服人员表示目前公司正常运营,个人所购产品的风险还要看产品具体情况。银柿财经也就此事联系了两位此前曾向银柿财经推荐过产品的中融信托经理,截至发稿,均未获答复。
不过有媒体报道称,近日,有部分投资者到访中融信托线下财富中心咨询,工作人员在安抚投资者时表示,希望投资者多给公司一些时间,公司正在紧张处理。
(来源:银柿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