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国24座万亿GDP城市三季报全部出炉。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其中“万亿俱乐部”占全国比重接近四成。
从经济总量看,城市排位赛竞争激烈,不少城市实现赶超易位,比如同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合肥携手超过南通,福州却被泉州反超。与此同时,天津、宁波、青岛三城“混战”,争当经济十强城市“守门员”,其中青岛与宁波的差距已缩小至48亿元。
从经济增速来看,前三季度共有13个万亿城市跑赢全国5.2%的平均增速,成都以6.7%的成绩领跑。与去年同期相比,成都经济增量在1100亿元以上,超过经济总量排名在前的广州和苏州。
此外,郑州、济南、合肥的经济增速也均在6%以上,排名靠前。还有11城不及全国平均线,东莞以2%的增速,继续垫底万亿城市。
城市格局加速洗牌,每一次攻守易位都与城市发展动能与后劲密切相关。从细分数据看,领先城市的动能何来?距离年终“交卷”已不足60天,进入冲刺期,“失速者”能否逆袭突围?
成都领跑,杭州冲刺“两万亿”
作为“金字塔”塔尖成员,GDP前十强城市在今年展现出极强的复苏力,已连续两个季度交替领跑万亿俱乐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上海、成都分别以9.7%、6.7%的GDP增速位列24城之首。
回顾以往,这种现象并不多见。毕竟,城市经济体量越大、增长难度越高,相比之下,万亿俱乐部尾部梯队往往更容易诞生增速“黑马”。
正是凭借这一增势,成都缩短与“经济第六城”苏州的GDP差距,并进一步拉开领先杭州的优势。
具体来看,成都前三季度GDP实际增速、名义增速均位列万亿城市第一。其中,服务业和社会消费表现尤其亮眼:第三产业增加值10737.0亿元,增长8.3%,增速居万亿城市第一。
这当中,接触性服务业加快复苏,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3.0%。
与此同时,前三季度,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8.2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排名万亿城市第二。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5911.5亿元,增长7.8%;餐饮收入1356.7亿元,增长25.3%。升级类消费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63.1%。
不仅服务消费积极向好,当地公布的另一组数据也反映出空前的市场活力——前三季度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47.8万户,净增涉税市场主体增长95.6%。
向来以“三产”见长的杭州也迎来历史性突破:
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0090亿元,增长7.8%,增速仅次于成都、居万亿城市第二。这也是杭州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服务业占GDP比重达69.9%。
眼下,杭州已进入冲刺全国第八座“两万亿城市”的关键期。就在几天前,杭州召开全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高调喊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标杆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消费方面,杭州前三季度社消零总额5473亿元,同比增长4.7%,这一增速不仅在24个万亿城市中排名靠后,也未达到其年初定下的5%预期目标。
按照当地的说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是观察消费的主要指标,但也不能代表消费形势的全貌。从整个浙江来看,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占比都在不断增加,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侧重于反映实物商品的消费,没有包括餐饮服务以外的其他服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