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披露,2023年3月,银行1年、2年、3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071%、2.571%、3.104%。而相较于国有银行、股份行、城商行以及农商行的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表现,中信银行各年度定期存款利率对储户的吸引力极高。
此外,从起存金额看,与其他股份行相比,中信银行2年期、3年期起存金额分别为1000元、2000元,起存金额较低。
在柏文喜看来,对于银行而言,因为中长期定期存款增加了负债端资产,而预期下行之下合格贷款人不足或者贷款人贷款意愿不强,会加大银行的放贷压力。
强大的吸储能力下,银行信贷成本增加,净利差、净息差出现收缩。2023上半年,中信银行净利差、净息差分别为1.81%、1.85%,较上年分别下降0.13、0.14%。
“在放贷难度加大,净息差收窄的情况下,银行的风险容忍空间被压缩,因此银行的风控水平急需提高,不良率也需要得到有效控制。”柏文喜这样表示。
3
中信银行能否重回股份行前列?
净利差、净息差承压下,中信银行在不断谋求与扩宽放贷新途径。与孙德顺任期过度倾向房地产不同,当前中信银行延伸到供应链金融方面。
2022年,中信银行对已有的战略客户进行提级营销,对于包括在新能源、新基建、高端装备制造、汽车、TMT、大消费等行业客户以及产业链上的大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此外,中信银行投产物联网金融平台,并已应用于高端白酒行业控货场景。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中信银行推出了包括信e链,信e采、信e销等供应链产品,解决了客户在采购、销售、仓储等环节的资金需求。2023上半年,中信银行供应链融资量达6906.79亿元,同比增长8.57%;供应链融资客户24170户,同比增长11.64%。
以白酒行业为例,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整个白酒行业毛利比较高,而且市场份额向名酒集中,所以那些经营名酒的代理商、烟酒行和超市都有良好的信用与还款能力。所以,中信银行等一些银行瞄准白酒行业的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务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肖竹青还介绍,白酒供应链金融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控货,相当于做仓单质押,把货拉到一个第三方仓库做质押。还有一种方式是地方的农商行或者城市商业银行直接做流水贷,或者叫税务贷,而且机制很灵活,放款的金额也很大。
整体而言,对于中信银行供应链金融投向的行业,包括新能源、新基建、高端装备制造、汽车、TMT、大消费等,柏文喜认为,从银行放贷业务上来看,这些行业都是有发展前景且政策鼓励的行业,符合银行的展业方向。同时他也表示,各家银行的竞相涌入会加剧行业内卷的隐忧。
2022年作为中信银行“新零售”战略全面落地的第一年,虽然该行在零售业务的营收上有小幅增长,但也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当年,中信银行零售金融营业收入为846.64亿元,这一数据在2021年为825.63亿元。中信银行的零售利润却从2021年的227.04亿元降至2022年的173.89亿元,降幅达23.4%。
2023上半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营收440亿元,这一数据在2022年上半年是420.15亿元;零售利润从2022年上半年的78亿元,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112.38亿元,增幅44%。
2023上半年,中信银行整个零售业务资产规模2.2万亿元,信用卡贷款余额为5189.13亿元。同时,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04.7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48亿元;不良率2.02%,较上年末下降0.04%。
2021年-2023上半年,中信银行累计发卡量分别为10132万张、10660万张、11073万张,较上年末分别增长9.4%、5.21%、3.87%。
但同时,信用卡面临交易额缩水。2023上半年,该行信用卡交易量13555.33亿元,同比下降2.03%,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296.76亿元,同比增长0.35%。
此外,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是投诉的“高发地带”。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中信银行涉及投诉量19706多条,其中针对信用卡业务的投诉不在少数,投诉内容主要围绕泄露个人隐私、手续费不透明、不愿协商分期、暴力催收等。
来源:黑猫投诉
“大争之世,非优即汰;崛起之时,不进则退。”有三十年银行从业经验的方合英深知行业竞争的残酷。早在2021年的业绩发布会上,方合英公开表态,“我们要早日重回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前列。”
业绩数据是表,高质量发展是里。未来,中信银行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如何平衡,差异化竞争如何构建,以客户为中心,或许是中信银行重回股份行竞争前列的关键。
(来源:独角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