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3.新发展理念加上“完整、准确、全面”,是有所指的。
会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些重要词汇其它没有动,只有新发展理念加上“完整、准确、全面”。不能因为低碳,弄得发不了电,不能因为防疫而停止生产,教训多多,故此提醒。两个更好,值得思考。
看点4.提出三“稳”方针,放在突出位置。
会议突出了一个“稳”字,新闻通稿共14处提到“稳”。把三“稳”列在一起,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稳增长是推动2023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实现稳就业、稳物价、防风险、调结构、促升级等其他目标的基础。稳物价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看点5.扩大内需是重要路径,消费有望实现平稳增长。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到疫情冲击、外部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外需高位回落甚至一度转负,消费疲弱、近期增速,投资靠基建投资勉力支撑。此次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高达64%,稳住了消费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自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疫情优化20条措施以来,多地相继调整疫情管控措施,昨天,新10条公布,明年我国经济将呈现由弱转稳的趋势。
看点6.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明年赤字率预计为3%或以上。
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五大政策,共同发力,财政为先。和去年年底的会议相比,多了“加力”二字。2023年财政赤字率将提升至3%左右,比今年设定的2.8%提高0.2个百分点,绿色、转型和科创将成为财政支出的重点。为促进经济快速复苏,专项债发行节奏可能继续显著超前,以支持二十大确定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扶持的领域,如国企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小微企业、“双碳”、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乡村振兴等等。
看点7.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发挥作用,总量宽松似成定局。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发挥作用、支持特定领域。中国当前通胀率约2%,预计明年中国的通胀仍将保持在温和区间。明年货币政策总量宽松操作仍有一定空间。明年的宏观政策在总体上不能以应急作为主基调,而应该以未来的持续复苏、持续稳健增长作为核心,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于深层问题的处理,比如说集中系统性出台房地产市场和中小企业困境的解决方案,从而将中国经济导入持续的新发展格局加速落地期。
看点8.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这一条,对企业特别重要,畅通经济循环的前提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国有企业要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现代化产业集群为载体,有效整合利用海外创新资源,加快布局区域产业链体系,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构建长效科技创新机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重大技术攻关,具有指向性、长期性,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负担,国有企业依靠制度优势,依靠资金、人才实力,聚焦主业发展,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关键业务的重组整合,主动承担重点专项、重大项目等,填补国际产业链高端空白,提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要通过补链强链,加速推进产业协同,形成一批主导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链主”企业。提升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掌控力,全方位塑造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