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出厂价5万元,卖给医院12万元。2024年,心脉医疗因核心产品价格虚高,被医保局公开问询后,价格下调超40%,又因“忘填报表”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在一系列风波过后,近日,心脉医疗(688016.SH)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差”成绩单。
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12.06亿元,同比微增1.61%;归母净利润5.02亿元,同比仅增长1.96%。这一增速与其过去四年的增长率形成鲜明对比。在2020-2023年,除2022年归母净利润增长12.99%以外,其余三年增长速度均超过30%。2024年,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14.4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在连续四年增长后,首次大幅下降33.08%至3.74亿元。
季度业绩“断崖式”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06亿元,同比增长1.61%;营业成本3.26亿元,同比增长16.45%。归母净利润5.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扣非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减少14.43%。投资者普遍分析认为,2024年8月,核心产品Castor支架因价格虚高问题被国家医保局点名后,公司调整了价格策略,这是导致2024年下半年业绩显著下滑的主要原因。
分季度来看,第四季度的表现尤其引人关注。2024年各季度营收分别为3.58、4.29、1.82、2.37亿元,同比变动25.4%、27.7%、-31.7%、-20.8%。
2024年下半年,国家医保局对主动脉支架类产品进行价格治理。2024年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动态《12家国内外企业重新制定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产品价格》,将企业自主申报的最新终端挂网价格情况整体公开,涉及包括公司在内的12家企业。之后又组织属地医保局开展腹主动脉支架价格治理工作并于2024年10月11日落地执行。国家正在推行的集中采购政策也会对价格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业内分析认为,公司现有主动脉介入和外周介入产品均会受到影响,预计2025年国内市场承压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心脉医疗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因累计两年(2021年、2022年)未填报企业年度发展情况报表,被要求补缴企业所得税6223万元,并支付滞纳金690万元。2024年12月,心脉医疗补缴前述企业所得税,合计约6913万元。
2024年12月,公司重新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工作失误,就当钱包掉了。”有投资者认为,尽管公司随后重新取得高新资格,并恢复15%优惠税率,但此“失误”暴露出内部合规管理的重大缺陷,对公司治理能力提出质疑。
基于此,2024年下半年营收业绩明显承压,主要系核心产品价格调整、补缴税款及滞纳金所致。现金流状况同步恶化,三、四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0.33亿元和-184万元。
核心产品降价拖累业绩
记者注意到,主动脉支架类产品年收入为9.04亿元,同比下滑3.78%,营业成本却同比增加8.35%,毛利率减少2.85个百分点。
2024年下半年,核心产品Castor支架的定价问题曾引发不小的舆论风波。据新黄河此前报道,有大量群众投诉该产品价格虚高,医保局对此表示“价格差距过大”“显著超出必要范围”,2024年8月,国家医保局首次以公开问询形式质疑其“出厂价5万、终端价12万”的定价虚高问题。
这是国内医疗器械领域史无前例的监管事件。最终该产品价格从12万元降至7.15万元,降幅达40.42%。心脉医疗表示,此前价格差主要源自多级分销体系中经销商承担的库存管理、术中支持、市场推广、培训服务等成本。此外,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终端价下调约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