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一场足球比赛,预警就是前锋。如果前锋反应慢了,球都进自家球门了才开始行动,这场比赛还怎么赢?”青岛市应急管理局科信处工作人员打比喻,“我们现在运行的这个平台,就像‘闪电前锋’,让预警又快又准。”
平台建立四级预警标准,明确预警响应流程:权属单位作为第一责任人,迅速完成“企业处置小闭环”;行业主管部门紧密跟进,完成“行业处置中闭环”;当平台预警达到一定级别,立即同步向市应急指挥中心推送,联动完成“综合处置大闭环”。这一流程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各个部件紧密配合,在报警预警处置过程中,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应急联动体系,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大幅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能。
今年2月24日,市南区银川西路发生燃气泄漏。当日9时54分,平台监测到甲烷浓度持续超过报警阈值,立即发出报警。
与此同时,平台借助GIS技术发现报警位置周边有学校,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结合城市燃气安全监测预警分级标准,平台自动判定该燃气泄漏事故为四级预警,立即通知抢修人员进行修复。
“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就像一个‘智能大脑’,综合各种信息,快速做出判断,为应急处置争取到了宝贵时间。要是放在以前,光是人工分析研判这些情况,就需要好几个小时。”监测预警中心负责人说。
从人工研判的“慢车道”驶入数字化智能的“快速通道”,平台智能预警让应急响应更加迅速、科学。
高效决策,以数据为“指挥棒”决胜安全战场
在应急处置时,决策是否科学、高效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稳定运行。青岛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与算法支持,为应急处置提供了快速、精准的决策依据,实现了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的转变。
走进青岛市风险监测预警大数据中心,只见海量的数据如同奔腾的河流,在服务器之间快速流动。“这些数据就是我们的财富,是我们决策的重要依据。”青岛市应急管理局科信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对基础数据、监测数据、报警预警数据的汇聚、加工与治理,我们已沉淀形成10个专题库和8个主题库的数据资产,每日平均新增监测数据5000余万条。”
平台基于历史数据和处置经验,能够自动生成风险影响范围预测、资源调配建议等。
在2024年一小区燃气泄漏事故中,平台充分发挥其数据优势,结合就近管线位置、泄漏扩散速度等关键因素,进行溯源分析,仅用2小时就确认了泄漏点,明确了具体泄漏原因,为后续抢修工作赢得了先机。
平台还能够通过对事故现场环境进行分析,找出相关衍生事故的潜在联系和影响路径。
“以前我们做决策,大多依靠经验和直觉。现在有了这些数据和算法做支撑,我们就像拥有了‘探照灯’,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的道路,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科学的决策。”监测预警中心负责人说。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以数据为指引”,平台的高效决策让应急处置更加有的放矢。
截至今年6月,该平台已监测报警1万余起,成功处置燃气泄漏事故18起。目前,该平台正在持续强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未来,青岛市将继续深化数字技术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延伸监测范围至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领域,持续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决策、响应和处置能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筑牢坚实安全屏障。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海纳云物联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