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还出示了一份名为《华熙昕宇税务筹划方案》的文档,他表示,这是2017年在上级指示下他制作的一份税务筹划,将华熙昕宇减持金隅股份获利的部分资金,通过支付租金、承担NHL冰球赛事成本、聘请投资总监、利用霍尔果斯投资顾问及超额激励、购买高分红基金转化为成本进行避税,这些开支即有机会计入2017年上半年华熙昕宇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但李某未能出示该税务筹划对应执行过程中的合同和现金流水,他称当时大致按照自己的税务筹划执行,自己只是提供方案,“具体他们再安排相关分公司的负责人去执行”。
李某称,“当大部分利润被成本吃掉后”,能降低税务,又能抬高财务报表数据,助力华熙昕宇在2017年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红头文件,顺利发行债券。而在第一期,华熙昕宇即募集到1.5%年利率的5亿资金,为期6年。
李某所提及的2017年华熙昕宇发行债券一事,华熙生物在2019年的招股书中有所披露。
招股书中表示,华熙昕宇于2017年5月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简称“可交换债”),并于2017年12月完成发行。在可交换债券发行过程中,华熙昕宇按照规定提交未经审计的2017年半年度财务报表。因2017年上半年签署的多份协议及相关活动在2017年下半年终止执行,华熙听宇根据实际业务调整情况,在2017年下半年冲回部分原确认的成本费用。华熙昕宇已根据2017年各季度实际利润额预缴企业所得税,并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税收法规在年度终了后进行了汇算清缴。
来源/华熙生物招股书
大致意思指,华熙昕宇发债时用了未经审计的上半年的财务数据,但下半年业务有变,有协议和活动终止执行,所以撤销了上半年计入的部分成本和费用。
这种财务数据当年突然暴增又回落的现象,两位审计行业从业者均表示,这种大起大落的情况不正常。不过一位金融行业律师表示,虽然不常见,的确有这种可能性,“比如在文创和科技类公司中,某项技术突然被看好,因为政策变化或者技术迭代,又不被看好了。比如电影大火,瞬间爆发,但又接着无人问津,就可能出现营业收入短时间爆发又回落的情况,具体得看公司所说的多份协议,是什么类型的协议,为什么下半年又终止执行了”。
2017年下半年华熙昕宇终止了哪些协议?为什么终止协议?凤凰网《风暴眼》向华熙生物发函求证,截至发稿前未获得回复。
李某表示,当时为华熙昕宇服务的中介机构曾通过邮件讨论如何虚增成本,自己保留了相关邮件截图,并进行了展示。
来源/举报人提供
在李某提供的这张图片上,能看见邮件发送时间为2017年8月24日,内容为“各位领导:华熙昕宇的半年报初稿已完成,已完成,请审核。另外,昕宇虚增的成本较大,请谨慎考虑”的字样,落款人为亚太(集团)会计事务所聂某,同时聂某也为2014年-2017年华熙昕宇审计报告中显示的相关注册会计师。
根据该截图上的落款电话,记者致电聂某,对方表示,“我也不是太清楚,因为我们有人在做事情”,被问及“邮件截图”上的“昕宇虚增的成本较大,请谨慎考虑”字样是否由其所写时,对方表示“这个事情过好多年了,确实不知道”。
针对举报人李某新披露的内容,如2017年半年报的部分财务数据为何远大于2017全年、是否减持金隅股份获利3.828亿并将部分获利资金化为华熙昕宇成本等问题,记者向华熙生物发函求证,截至发稿前未获得回复。
高管反目罗生门
李某出示的入职offer截图显示,在2014年12月其加入“华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职位为“企业发展与投资者关系负责人”,累计年薪超百万。
在港交所上2015年“华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关联人士发行管理层认购股份涉及的关联交易》公告中,李某的职位显示为“投资者关系总监”。在华熙生物2015年度业绩公布新闻发布会旧闻上,李某与华熙生物董事王爱华、前华熙生物CEO金雪坤、前华熙生物首席财务官弓安民等人并列。
针对李某举报,华熙生物在回应里提到,李某曾在华熙集团工作18个月。2018年通过注册第三方公司的方式骗取本应支付给券商的900万元,并展示了道歉信。
这封道歉信落款日期为2018年9月13日,写道“在本次发债过程中,由于我的法律意识淡泊,自己设立应城麦锡垦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拿奖金,出现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我现在已经深刻认识到自身错误。”
李某辩称这是“诬告”,主要是因为“自己无法忍受继续配合他们作假”,写道歉信是出于恐惧,“就是希望大事化小”,而这笔“900万”就与参与的2017年的华熙昕宇发债有关。
对于李某的指控,今年7月31日下午,华熙生物发布中国香妆融媒体发布的《系统性境内外黑公关攻击华熙可能隐藏复杂的动机》一文,文中再次提及在2018年,李某通过不正当手段实施职务侵占,华熙昕宇发现其犯罪行为后,立即报案并对李某停职处理。据最新了解,2022年5月,李某以重大疾病为由向公安部门争取到了取保候审,1年期满后,随即逃往海外,因此该案目前依然在侦。
来源/华熙生物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