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8月开始,从去年8月开始,百果园每月会精选1-2款高品质果品,以市场上极具性价比的价格来“报恩”消费者,朝着“迎合消费者对低价的需求”狂奔。
这种“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操作,让消费者看得云里雾里:到底是想做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还是想当接地气的“生意人”?
可即便如此,百果园的颓势依旧没挡住。
2024年之前,百果园业绩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百果园近5年营收分别为:89.76亿元、88.54亿元、102.89亿元、113.12亿元以及113.9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0.49亿元、2.30亿元、3.23亿元以及3.61亿元。
然而上市次年,百果园开始跌落神坛。首次出现营收利润双下降局面,并且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税前亏损3.91亿元。
更戏剧化的是,就在去年1月,百果园还信心十足地计划“未来十年营收破千亿、线下开超万家门店”,可短短一年,风云突变宛如一出反转剧。
截至2024年底,百果园零售门店同比净减少966家,只剩5127家,平均每天关店2.6家。
付费会员数量也在缩水。
2024年底为85.4万人,较2023年减少31.7万人,降幅达27.1%。曾经愿意为“品质”买单的核心用户,正在悄悄离开。
甚至连“自己人”都在离场。
自2024年以来,百果园的股东们就开始频繁减持。
Wind数据显示,从去年5月,百果园常务副总裁先后多次减持,持股比例7.43%降到了4.05%。个人大股东、天图投资董事长王永华7次减持,累计套现3788.64万港元。
而2023年1月16日,百果园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收盘的总市值高达94.74亿港元,如今只剩26.94亿港元,跌去了71.5%。
更为关键的是,如今的水果市场早已不是“一家独大”的格局。社区团购的“次日达”水果新鲜又便宜,本地连锁生鲜店靠着“产地直采”打价格战,就连超市也在生鲜区摆起“平价专柜”。
百果园要是真把“不迎合”当信条,恐怕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慢慢失去阵地。毕竟,做生意不是开讲堂,消费者也不是来听课的。
与其琢磨怎么“教育”大家,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让价格配得上品质,让服务对得起信任。
不然,再响亮的口号,也架不住顾客转身走进别家店的背影。
(来源:凤凰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