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上,把“应该”变成“愿意”。“客人进门说‘您好’是应该的,但能记住客人的名字,聊一句‘张姐今天还是要葱烧海参吗’,才是愿意。”张晓丽要求员工练“察言观色”的本事:看到带孩子的客人,主动递上围兜和小玩具;发现老人夹菜吃力,悄悄换上浅口餐具;甚至会留意熟客的饮食偏好,比如哪位客人偏爱清淡口味,上菜时会特意叮嘱后厨少盐少辣。
创新:让老味道遇见新需求
“守正不是守旧,就像鲅鱼水饺要新鲜的鱼,调馅却能做出年轻人喜欢的‘老味道’。”张晓丽深知,“把鲁菜做好”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只有让传统味道跟上时代节奏,才能真正让客人在这儿“把生活过好”。
菜品创新,在“根”上做文章。针对年轻人对健康、颜值的需求,胶东人家推出了“新派胶东菜”系列:用传统胶东大饽饽手艺做成拉布布等卡通面食,造型灵动又不失麦香本味;经典的葱烧海参也出了“小份装”,满足单人食客的需求。“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胶东风味的魂。”张晓丽解释道,比如新菜“海菜豆腐羹”,看似现代,汤底却沿用了母亲传下来的“三吊汤”工艺——用扇贝、海蛎子、鱼骨慢火熬制6小时,鲜美度丝毫不输传统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