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漏水、断连到异响,当基础功能成为奢望,云鲸正面临一场由产品质量引发的信任风暴。
03、IDC报告在左,用户投诉在右:云鲸行走在信任危机的钢丝上
云鲸正站在一个矛盾的十字路口。
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云鲸以8.5%的全球市场份额首次跻身前五。2024年云鲸智能海外营收增长700%,国内市场增长200%。
然而,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却与用户端对导航、避障等基础功能不稳定的集体吐槽形成了刺眼的反差。
曾几何时,云鲸是行业的颠覆者。
2016年,创始人张峻彬从母亲“拖地太累”的抱怨中找到灵感,于2019年推出革命性的“自动洗拖布”产品J1,一举引爆市场,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黑马”。在短短几年内完成11轮融资,站上Pre-IPO的门槛,云鲸的崛起堪称一部商业传奇。
然而,当光环褪去,深层困境开始显现。当“中产不想再供‘扫地爹’”的集体吐槽、云鲸智能大规模裁员的“降本增效”以及与追觅等对手的专利纠纷同时上演,云鲸的品控问题被彻底放大。
202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开审理了云鲸智能与追觅科技关于发明专利权无效的行政纠纷。这已是云鲸智能近期卷入的又一起专利纠纷。
面对内忧外患,创始人张峻彬选择将目光投向未来——押宝“具身智能”,计划于2026年底推出颠覆性产品。但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该领域不仅烧钱,更是一个耗时漫长、商业化充满不确定性的远征。
在奔赴未来的星辰大海之前,云鲸必须先解决脚下的信任危机。
扫地机器人行业已进入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新阶段,用户不再为营销话术买单,而是更关注产品的可靠与实用。
云鲸能否在资本市场与消费者市场同时赢得认可,最终取决于它能否找回创业初期“死磕洗拖布”的那份执着。
(文/DW,来源: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