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汽集团”)发布声明表示,近日,北汽集团收到人民法院就某汽车企业不正当竞争案件作出的一审胜诉判决。法院认定,该企业使用“北汽”及含有“北汽”字样的标识,损害了北汽集团的竞争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依法判决其立即停止使用含有“北汽”字样的企业简称,并需公开登报声明以消除不良影响,同时向北汽集团支付经济损失赔偿及维权合理开支。

尽管在公告中没有点名,但与北汽集团就“北汽”产生商标纠纷的其实只有一家,即北京汽车制造厂(下称“北汽制造”)。北汽集团、北汽制造是什么关系?为何会出现一套商标两家使用的情况?
北汽集团与北汽制造的渊源
国庆节期间,一辆车身标注212的汽车在爬坡过程中发生事故,车辆A柱严重变形。许多网友和媒体误将其认作北汽集团旗下产品,从而将矛头指向了北汽集团。这使得北汽集团在10月5日紧急发布声明称,“涉事车辆为‘北汽制造’于2024年推出的新款212T01,与北汽集团及旗下‘北京越野’品牌无任何关联。北汽制造属于山东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北汽集团无任何股权或产权关系。”
北汽集团、北汽制造虽然名称中都有“北汽”二字,却是两家毫无关系的独立公司。
据相关媒体报道,北汽集团和北汽制造均起源于1958年成立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中国首辆独立自主研发的“井冈山”轿车和国产越野车鼻祖“212”均是该厂出品。

1973年,北汽集团前身北京汽车工业公司正式成立。
1987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北京摩托车制造厂合并,组成了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继续生产轻型越野车。
2001年,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与北京汽车装配厂共同改制组建成立北汽制造,并由北京汽车装配厂控股。重组后,北汽制造成为北汽集团的子公司。
2015年,北汽集团将持有的北汽制造股权以1.17亿元全部挂牌转让给北京汽车装配厂,后者是民营企业。2016年股权完成工商变更后,北汽制造100%股权均由北京汽车装配厂持有。
2020年5月,生产低速电动车的富路集团老板陆付军通过青岛富路实现了对北汽制造的间接控股,北汽制造总部也从北京搬迁至青岛,北京汽车装配厂则完全退股。
2023年2月,北汽制造控股股东青岛富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结构发生重要变动,魏桥创业集团取得青岛富路7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魏桥创业集团正式控股北汽制造。
尽管股权早已切割,但北汽集团在股权转让时,却不知为何仍允许北汽制造继续使用“北汽”及“北京汽车”等商标。这使得北汽制造与北汽集团的品牌边界变得更加模糊。而北汽集团和北汽制造分家后,关于“BJ212”“北汽212”等商标的归属权争议一直存在。
北汽集团曾申请注册“北汽212”“BJ212”等商标,北汽制造提出异议,最终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对这两个商标不予注册。2021-2024年间,北汽集团三次起诉北汽制造,其中,两次为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次为不正当竞争纠纷。
2024年6月,当“北汽制造”发布全新的212越野车时,北汽集团次日便紧急声明,强调前者属于山东的民营企业,其产品售后与北汽集团无关。
魏桥的北汽制造
企查查显示,北汽制造股东包括山东富路勇士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有限公司和山东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魏桥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