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到山东德州乐陵市冀鲁边湿地公园骑行“打卡”,成为不少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一大乐趣。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的好生态、好风景,与临近的万亩枣林交相呼应、融为一体,交织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生态画卷。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条长度9.8公里的朱集沟,还是一条“臭水沟”。近年来,乐陵市统筹资金近9000万元,投入对朱集沟的系统治理,沿河建成一连串的水景公园、湿地公园,打通周边水网,让水动起来、活起来。昔日“臭水沟”重现生机,摇身变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朱集沟的生态嬗变,是乐陵市“三水共治”系统推进流域治理,推动河湖焕发生机的生动写照。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乐陵分局(以下简称“乐陵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栋告诉记者,近年来,围绕破解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制约性难题,乐陵市以构建“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环境为目标,结合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特征,生态环境、住建、水利等涉水部门合力攻坚,深入开展“三水共治”行动,有效改善提升水环境质量,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近日,乐陵分局收到喜讯,在全省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竞赛活动中,《山东乐陵“三水共治”铸新章》获评优秀案例。
协同推进,建立一体化治水机制
协同推进,建立一体化治水机制
以“河湖连通、活水循环”为抓手,乐陵市大力整合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城管执法等单位工作力量,建立定期会商研判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一体化推动工作落实,实现从“分治”到“共治”,形成全行业、全链条、全领域齐抓共管局面。
张栋向记者介绍,为压实治水责任,乐陵市政府统筹组织协调,督导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履行各自职能,全面推进综合治水。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对关键问题实施台账管理制度,保障工作进度。
住建部门负责推进雨污分流、控源截污,清源洁水;水利部门负责实施河湖连通、引水循环,消滞活水;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开展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正本治水……随着职责分工的厘清落实,给各涉水部门上紧了发条,压实了担子。
与此同时,乐陵分局严格落实主要河流流经区域日常巡查机制,购进便携式水质监测仪,第一时间掌握河流水质状况信息。
乐陵分局副局长张志华告诉记者:“在重点废水排放企业的排污口,我们不仅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还增设了视频监控系统,确保企业守法经营、废水达标排放。同时,在主要河流断面,我们也架设了数字化监控系统,实现对三条主要跨境河流和4个河流监管断面24小时全天候监控。”
依托智慧环保系统,乐陵分局可实时掌握河流水量、水体动向及各类突发性的第一手信息,有效保障河流断面水质达标。
为加强河道管护,乐陵市还建立起全覆盖、无死角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完善市月巡、乡周巡、村日巡、河长办一月一督查“三巡一督”河(湖)长制机制。建立水环境治理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公布水环境治理相关信息,促进工作层层落实。
系统治理,河湖恢复水清岸绿
冬末春初,乍暖还寒。但在乐陵盘河沿岸,仍有许多市民沿河散步。
“我们这地方缺水,前些年,这条河就差点干了,水质也很差。后来市里把水系打通了,河道里有水了,花花草草的愈发多了起来。现在还是冬天,没啥风景。你等着春暖花开再来,可漂亮了!”在盘河畔,市民孙大娘热情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