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国务院发文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这道“必答题”青岛“走在前”、有战果

国务院发文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这道“必答题”青岛“走在前”、有战果
2023-08-15 09:51:0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高质量开放。尤其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道“必答题”,开放合作必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旋律。

如何更高质量开放?国务院重磅发文。

图片

日前,《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印发,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保护等6个方面提出24项具体措施,要求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

国务院本次重磅发文,既是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划重点”,也是表明中国的开放态度、为外资进入中国增强信心。

当前,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前进,整个国际贸易体系正在逆全球化冲击中持续承压,中国坚定的开放决心、诚恳的开放态度,为维护经济全球化注入了宝贵的“确定性”力量。而在新发展格局的不断构建中,中国释放出来的开放诚意,不仅是企业的机会,也是每一个城市的机会。

图片

资本是逐利的,这是经济规律决定的,在人为原因不断为全球化制造阻碍的同时,全球资本也在高企的“不确定性”中,持续寻找价值高地;同时,中国的城市也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里,急切地寻找承载资本的优质项目,尤其是实体经济领域——一个巨大合作空间已经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以开放见长、制造见长的青岛,今年以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就紧紧围绕着优化投资环境和强化招商引资,外商外资正是主战场之一。开年之初的1月7日,就召开了全市外资外贸工作专题会议,随之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行动,也契合着国务院部署的重点方向。

行动上“走在前”,战果自然也“摘”得早——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团赴境内外招商,走访会见各类企业141家,推动和见证签约项目71个,总投资1171亿元。上半年,青岛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占全省24.4%。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7.8亿美元、增长140.7%,占比27.7%。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5个。

图片

1、国务院部署的重点工作,青岛有实践、有实效

从本次国务院部署的重点工作来看,对于“质量”的强调非常突出,“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成为意见提到的6大方面之首。在如何提高“质量”上,意见事实上有非常明确的引导和部署,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生物医药领域等被点名。

而这正是青岛招引外商外资的重点,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阿斯利康与青岛不断加深的产业合作。

去年,阿斯利康在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宣布,计划在青岛投资建设生产供应基地并设立区域总部,成立以罕见病为主题的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创新园及产业基金。

今年,阿斯利康继续扩大投资,与青岛深化建设区域总部及罕见病高地建设的合作,投入约4.5亿美元新建呼吸疾病领域药物生产供应基地,包括建设两条压力定量气雾剂的装配、包装及仓储,以及配套实验室、办公室等基础设施。

图片

阿斯利康这个世界500强在青岛的投资布局,既是青岛这座城市在生物医药领域“补链、强链”的关键一环,更是阿斯利康以青岛为支点,更充分撬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的关键落子。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即便在不确定性高企的当下,外企对华投资的热情也丝毫未减,其中青岛作为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开放城市,自然也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之一,外资也是青岛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例如,海克斯康落户青岛后,已实现年产值27亿元,并成为青岛确定的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主企业,其智慧产业园项目建设正在推进中。同时,博世新型燃料电池、欧科林格亚洲高性能材料总部、代傲集团中德生态园制造基地、能特殊营养品青岛工厂、路易达孚食品科技产业中心、埃地沃兹真空泵制造等一批外商投资项目,都是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动能,也都是相关企业融入中国市场的新支点。

图片

2、优化营商环境,要素跟着项目走

招商引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持续经营的长期行为。招商引资的本质,是企业与城市找到了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双赢,企业获得了政策、市场、资金,城市获得了企业带来的就业、税收、产业链,是一种发展的相互成全。

因此,国务院本次出台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健全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加强要素支撑、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推动外资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要素有没有跟着项目走,要在项目建设中找答案。

今年阿斯利康在青岛建设的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国内生产供应基地,3月25日签订协议、6月20日完成土地竞买、7月20日正式启动规划设计方案公示,从拿地到规划方案公示仅30天。为了保证这一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青岛高新区专门成立了“项目管家”服务团队,在土地竞拍、规划设计、施工许可、市政配套等方面的问题,量身打造更加详细、全面、操作性强的“批前清单”。

图片

另一个投资青岛的世界500强项目,由丰益国际投资建设的益海嘉里食品工业园项目,则创造了其在中国投资项目落地的最快速度,也正是青岛优越的投资环境,让其坚定了对青岛的投资信心,不断把更多项目落地在胶州市,投资额也从最初的3亿美元,一路追投到目前的18亿美元。

今年,青岛把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等作为重点工作抓手,营商环境被单列,可见青岛对其的重视程度。

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统一部署下,涉及到外商外资的针对性举措也在今年出台。根据青岛市商务局印发的《青岛市商务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制定《青岛市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工作措施》等涉外政策,并联合海关、税务、外汇等单位进行政策解读、巡回宣讲、培训辅导,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精准帮助涉外企业进一步适应青岛土壤。

图片

3、吸引外商投资,也要积极“走出去”

如果把优化投资环境比作内功,那么积极“走出去”推介招商就是外功,内外结合,才能实现外商投资的更大力度、更高质量落地。

对于如何“走出去”、走到“哪里去”,青岛有系统计划。

根据《2023年青岛市走出去拓市场促招商抢订单工作方案》,青岛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进行梳理,建立了100家拟拜访境外企业招商引资目标库、84家拟拜访境外机构招商引资目标库——目标非常明确,要让引进的项目与城市的产业结构“同频共振”,补全产业链条,最大化发挥外商外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青岛又出台了《2023年青岛市全球招商行动计划》,安排了20个市级重点出国(境)招商行动,覆盖了亚、欧、北美三大洲的16个国家或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瑞典、丹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美国、加拿大,以及香港和澳门。

图片

从“走出去”的成果来看,青岛正在把更多全球优质发展资源,聚合到新发展格局之中。例如6月19日至27日,青岛市代表团赴德国、法国、英国开展经贸投资促进与合作交流活动,考察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路易达孚食品科技产业中心、欧科林格亚洲高性能材料总部等项目签约。

事实上,积极“走出去”的并不仅是青岛,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几乎都在对外招商引资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与青岛处于同一城市区间、近年来发展势头值得青岛学习的宁波,就提出今年要加大对欧盟、RCEP国家等境外重点区域“双招双引”力度,组织10个以上境外招商团组赴欧洲、日韩及中国港澳地区,拜访100家以上跨国公司、专业机构。宁波还计划在德国汉堡、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建立4个海外联络站。

在国务院发文部署重点工作之后,各大城市跟进的步伐必然也将加快,青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更要练好内功和外功,既为城市发展积蓄全球动能,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青岛力量。(来源:回澜听涛)

(责任编辑:陈雅雯)
关键词:青岛,外商投资环境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