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彬: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指全面提升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主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公民办义务教育结构合理。
二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标准化建设。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城乡学校,全面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全面实现办学条件校校达标,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和应用水平,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文化、生活环境。
三是建设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落实教职工编制标准,配齐配足各学科教师。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全面深化中小学“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校长职级制改革,科学有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现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提升。依法保障教师待遇权益,促进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四是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落实学校“双减”任务,各学校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着力提高薄弱学校、乡村学校办学质量,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有效破解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行动计划》将如何提升乡村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
赵海彬:
为提升乡村学校办学质量,市教体局采取了多项举措。
一是乡村学校“一校一案”制定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方案,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责任。开展乡村文明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温馨校园建设活动,强化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二是全面建立城乡一体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
三是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增强镇域驻地教育公共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乡镇驻地学校达到省定Ⅱ类以上办学条件标准。
四是提高乡村教师配置效益,选优配强乡村学校校长,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乡村教师在校生活条件。
五是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以集团化、联盟化等方式,推动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共建、捆绑评价,2025年实现结对全覆盖。(来源:德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