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6353亿元,年均增速27.3%,实际利用外资25.3亿美元,年均增速26.3%,以占山东省万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全省6%的进出口和3.7%的利用外资;
新增企业主体3万户、纳税主体1.7万户,分别是成立前1.6倍、1.5倍;企业主体和纳税主体分别年均增幅27.5%、25.2%,企业主体活跃度为86.2%,比75%的“非常活跃”基准高11个百分点;
……
这四年,青岛自贸片区始终保持奋斗者姿态,画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促进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建立‘管委分管领导+工作专班+产业促进公司’的产业化促进工作机制,构建实施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提速城市更新建设攻坚行动,形成产业融合联动、互补共促的发展生态。”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隋斌说道。
尤其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青岛自贸片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抓项目带动、产业协同、要素保障,加速构建系统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
新兴产业方面,推进集成电路聚链强芯。加快建设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高端人才集聚中心等一批产业配套项目全面建设。优势产业方面,推进智能制造提质扩容。建成全球家电行业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全连接示范园,卡奥斯赋能的海尔中央空调和冰箱互联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代傲、库尔等链条项目建成。未来产业方面,推进基因科技加速布局。规划建设千亩基因科技产业园,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健康产业园、清原海洋生物基因编辑研发及应用等先导项目建设提速,锐翌生物、百迈客等“筑链”项目集聚发展。
此外,青岛自贸片区坚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让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海洋生物基因组数据量对全球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贡献度28%、中国贡献度49%,渐成“南深圳,北青岛”之势;华大智造建成国内首套全自动化大型超低温样本库,成立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先后与国内外178个科研院所开展548个项目合作。
做优生态
推动航贸金融合创新发展
航运是贸易的重要载体,贸易是金融的重要依托,金融是贸易的重要杠杆。四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充分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今年4月,以山东港口青岛港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正式施行,拢聚货源效应初步显现,四个月带动出口货值60亿元,服务助力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五,航线密度北方港口居首,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居东北亚首位,有力支撑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
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体系的核心。青岛自贸片区积极发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优势,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展国际贸易生态。
在大宗商品领域,青岛自贸片区推出进口原油“先放后检”、保税铁矿石“随卸随混”等国家级、省级创新模式。落地RCEP易腐产品6小时通放行、“白名单”出口企业8小时速达退税。聚焦贸易新业态创新发展,全省率先开展“9710”“9810”业务,创新跨境电商保税直播。新型离岸贸易连续两年全省占比超80%,全市占比90%以上。新型易货贸易实现首票业务通关,贸易额占全省95%,成为青岛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强市的新增长点。
同时,提升金融支撑功能,构建“金融创新实验室+专家智库+金融服务平台”金融创新生态,形成具有青岛片区特色的金融自主创新案例。其中,“港云仓”荣获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一等奖。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共有47家银行机构的384家网点开办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惠及1.5万余家涉外企业,覆盖150多个境外国家和地区。
鲲鹏击浪从兹始,东风鼓满万里帆。四周岁的青岛自贸片区正大步向着建成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不断迈进。“展望未来,青岛自贸片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坚定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好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示范引领作用,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隋斌表示。
(来源:青岛西海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