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陵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力提升源头治理、协同监管水平,扎实推进环境监测能力提档升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EOD试点项目、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县、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三水共治”、生态协同治理成为全省典型,并在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工作会议中作典型发言。
抓好设施建设
夯实源头治污关键支撑
高标准建设智慧高效的环境监测设施,提升污染防治精准溯源能力。
建立标准化平台,提升自主监测能力。累计投入2600余万元,建成占地1100平的环境监控中心,共有标准化实验室16间、监测设备82台(套),配备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三五”人才、高级工程师等监测人员20名。目前,中心已取得水、气、声等领域113个参数的CMA资质,全员持证项目达260项次,环境监测领域实现全覆盖。同时,联合上海大学专家团队,运用多源数据信息处理等手段,进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污染溯源、精细预测,形成“点对点”治理方案,分项推进整改落实。目前,共出具监测数据1.9万份,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今年1—5月,在德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排名第一,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PM2.5、O3等多项指标均位列德州市首位。
建立智慧化平台,提升全域监测能力。投入3000余万元,在全市重点企业、化工园区内安装监控视频300路、报警探测仪200余路、水质自动监测点位9个,打造具有污染源在线监测、河流断面管理、秸秆禁烧高空瞭望、电力及视频监控功能的“四位一体”智慧监管平台,每日推送生态环境问题线索。2022年以来,平台累计推送预警信息1.3万条,企业环境违法案件下降50%,打破问题难预见、处置难追溯等瓶颈。今年上半年,全市水质指数为5.26,同比改善7.56%。
建立一体化平台,提升园区监测能力。投资3000余万元,建立省级化工园区一体化平台,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整合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能源等模块,形成覆盖“气、水、土”和环境安全隐患的全方位监管体系,实现园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数据防控、智能防控。通过平台的推进实施,园区年节约水资源10.5万平,废水、危险废物排放分别减少1.3万吨、0.59吨,能源产出率提高16.33%,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2.56%。
▲乐陵市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
建好协同体系
筑牢环境监测坚实保障
构建具备监测、落实、保障的“一体化”监测体系,汇聚统筹协同、全域共管的强大合力。
打造闭环工作机制,推动任务高效落实。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专班,制定印发《生态环境检测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抽调200名精干力量,组建20个巡查执法组,实行巡查、交办、核查、约谈、督察“五步闭环”机制。制定《乡镇空气指标考核奖惩办法(试行)》,市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按照各乡镇(街道)常住人口、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区域位置等,给予空气质量治理专项经费,正反双向激励乡镇(街道)履行空气污染治理属地责任,确保常严常态、常治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