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网格监管机制,提升环境监测质效。建立“职能部门—镇街—村居”三级网格监测机制,在全市设立1090名环保网格员,对985个村(社区)进行不间断巡查。同时,网格员根据生态环境监控中心推送的问题线索,限期摸排现场并反馈整改情况,确保环境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处置”。2022年以来,累计发现问题300余件,目前均已整改完毕。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成立应急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监测指挥协调组、专家组、监测组和后勤保障组,配备监测服务用车2辆、应急监测车1辆,购置FID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便携式水质重金属检测仪等应急监测设备和物资。细化完善应急监测预案,定时组织监测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确保应急监测人员、设备、车辆均能达到“平时能服务,战时能应战”要求。目前,共开展技术培训42场次,参加应急演练17次,出具应急监测数据270个。
▲乐陵市环境监测专班对各监测站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研判
用好监测结果
赋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以获批国家级EOD试点项目为契机,通过精准分析环境监测质量,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长效机制,赋能高质量发展。
明确项目实施主体,探索特色推进路径。成立EOD试点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分管市级领导负责指导与统筹,城投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积极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对接,有效拓宽融资渠道。同时,联合乐华等4家市属国企集聚发展合力,打造集生态治理、关联产业建设和投资、运营、管理一体化综合性推进平台,构建起“政府领导—城投实施—金融扶持—多方参与”推进机制。目前,EOD试点项目资金已到位11.4亿元,13项重点工程全部完成立项,其中1项已完工,5项正快速推进。
补齐环境治理短板,厚植绿色发展动能。坚持问题导向和共同体理念,针对水资源短缺、地表水及地下水生态环境、农村畜禽粪污处置等问题,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环境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处理水质达到四类水标准;实施清淤疏浚600公里,增加河道蓄水量800万方,新改建泵站涵闸110座,建设19处水景公园、湿地公园,“三河、五干、五十条沟”全域畅通,实现水系贯通、清水润城的良好水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擦亮金丝小枣新名片。聚焦增强红枣产业链,大力推进EOD古树(枣树)资源保护工程、红枣产业振兴工程一体实施,创新实施“国企+合作社+农户”种枣模式,培植红枣加工、电商经营企业120多家,门店、微商超2000余家,年枣制品产值33.2亿元,带动5万枣农实现增收致富。朱集镇先后荣获国家双4A级旅游景区、省精品文旅名镇、省级红枣文旅特色小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
▲乐陵市以全域实施EOD试点项目为契机,持续改善马颊河两岸生态环境
(来源:“德州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