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济南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1.4万亿元

济南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1.4万亿元
2023-09-22 09:19:4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超过5700家、7600家

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创新策源功能,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狠抓原始创新,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家省实验室作用更加凸显,植物基因编辑、碳化硅材料、高功率芯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领跑国内、打破国际垄断,大科学装置实现“从0到1”的突破。狠抓主体培育,组建山东高研院、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等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71家,打造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超过5700家、7600家;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占全省(756家)11.24%;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18家,占全省19.84%。狠抓要素集聚,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破题起势,山东产研院、超算中心、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山东大学等联动创新格局加速形成。作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省首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居第13位,跃居2022全球科研城市100强第36位。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累计入驻世界500强企业45个

全力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始终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抓手,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三步走”发展目标,加快打造新时代现代化新城区。坚持高起点设计。聘请国内外一流规划团队,学习借鉴雄安新区先进经验做法,加快编制“1+4+16+N”规划体系,目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济南起步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确立,“多规合一、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更趋成熟。坚持高效能推进。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启用运营。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积极引入产业龙头比亚迪项目,去年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今年以来项目产值突破160亿元,成为济南市先进制造业又一重要支柱。目前,济南起步区累计入驻世界500强企业45个,签约优质项目162个、总投资近4000亿元。坚持高标准配套。全力加快跨河交通建设,除已建成投用的16座跨河设施外,在建7座,列入远期规划的跨河设施10座,未来将达到平均5.5公里河道一座跨河通道,为两岸拥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快山大二院北院区、黄河体育中心场馆、省实验鹊华分校等一批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一座“未来希望之城”正在黄河之畔拔地而起。

济郑高铁预计今年年底实现通车

全力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沿海经济大省省会的优势作用,加快提升济南国际国内影响力、区域经济带动力、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力、开放门户枢纽辐射力。加快构建“大通道”。围绕《黄河规划纲要》“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济郑高铁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实现通车,届时济郑两地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小时以内,以济南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将完全成形;开工建设总投资近500亿元的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建成后将拥有4条跑道、8000万人次吞吐量;中欧班列联通20多个国家的47个城市,年开行量突破800列;小清河全线通航,让济南实现通江达海,具备了重要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功能。

全力用好“大平台”。以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高水平开放,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累计新设企业4.7万余家,“链上自贸”等20多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8月,实现进出口1421.2亿元,增长2.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7、1.2个百分点。积极推动“大合作”。持续扩大经济、贸易、人文和资源辐射半径,加快编制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搭建“京沪会客厅”,主动加强与郑州、西安等沿黄城市对接合作,引导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跨区域联动,畅通黄河流域经济循环。

来源: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窦静)
关键词:济南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