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唐科认为,《大洋追鱼记》是一部不可多得、优秀的海洋题材纪录电影,主创团队在题材开拓、主题拓展方面具有主动性和可贵的勇气,不仅把陌生而新鲜的远洋捕捞故事带到观众面前,更努力试图去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再次探寻。
电影“壮观、惊险、震撼”
带来独一无二的视听感受
提到纪录片,很多人会觉得观看门槛高、故事性弱。井建民表示,《大洋追鱼记》画面朴实但美观,有许多壮观、惊险、震撼的镜头。
拍摄中的井建民(左)
“我们准备了17台专业摄像机,覆盖渔船的每个角落,捕捉精彩画面和故事。电影呈现了远洋捕捞工作全流程,创造了新鲜的观影体验,尤其是捕鱼场景和水下段落部分非常壮观,将带给观众独一无二的视听感受。”井建民说。
为拍摄最佳视角,摄制组自行设计了许多拍摄辅助工具,把摄像机伸到接近海平面的位置拍摄。风浪大时,则把三脚架用绳子固定,将摄影师捆在围栏上,同时安排两人分别拴着安全绳,抱住摄影师帮其保持平衡。
电影创作中,聚焦中国远洋渔业船员劳动群像,交叉叙述、多视点呈现,在真实记录的前提下展现故事,更具可看性。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用“壮观、惊险、震撼”来形容《大洋追鱼记》,认为它不仅是优秀的纪录片,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探险片、赏心悦目的艺术片、让人回味反思的励志片,能让人们重新认识大海、认识渔民。
“这部纪录片拍出了大片的壮观感,运用了反差对比和细部化场景,以提高影片的内在艺术张力,比如,辽阔与渺小、波澜壮阔与风平浪静、五彩缤纷与灰暗死寂、生活的枯燥与丰收的喜悦、内心舒缓的情感与激烈短促的快感等对比,都让人仿佛与渔民、与渔船同行、同游、同劳动、同欢乐。”陆地说。
在大洋漂泊近3个月,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拍摄
电影即将在全国上映,井建民有些激动,“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大洋追鱼记》,一方面是因为金枪鱼永远在游动,另一方面追鱼也是追梦,是远洋渔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希望这部电影的上映,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关心远洋渔民真实的生活状态,感受中国渔民勇闯大洋、自强不息的工作精神。”
据介绍,中国远洋题材“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大洋上的风筝》已在筹划中,预计明年,井建民将再次出海远赴太平洋。
(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