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假期,在北京工作的刘芳菲回到青岛老家,专门带家人来到莱西体验近郊游,一家人畅游了九顶庄园、莱西湖、龙泉云堤等景点,品尝了莱西水产“三件套”——莱西湖生态鱼、小龙虾、大闸蟹,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久闻莱西美景美食的大名,这次回青专门来体验‘青岛后花园’的乐趣。”返京时,她还采购了满满一车“莱西有礼”特产,准备分给同事朋友。
这是莱西文旅不断升温,获得广泛认可的一个生动场景。去年以来,莱西针对文旅发展新动向、消费市场新特点,以“万事有解”思维,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战略上深图远算,战术上精准发力,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得以有力提升,整座城市“精气神”发生可喜变化。
延伸“特优”全链条,打造“莱西有礼”区域公用品牌
“三、二、一,放!”近日,莱西湖举办2023年度增殖放流活动,伴随着响亮的口号声,360万尾鲢鱼鱼苗、鳙鱼鱼苗从氧气袋中跃出,争先恐后地向莱西湖深处游去,为莱西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东介绍,莱西湖每年都要组织增殖放流活动,根据实际情况投放鲢鱼等不同品种鱼苗,既有效补充和恢复水生生物资源,又让生态更加平衡。
莱西湖盛产30多种淡水鱼,湖鱼以鲜肥味美闻名。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的2022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莱西湖鲤鱼、白鲢鱼、鳙鱼榜上有名,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莱西湖鱼的美味吸引众多游客专程前来体验,有效推动了莱西文旅市场发展。”莱西产芝水库管理中心渔业生产科负责人介绍。
除了做优“存量”,莱西还巧挖“增量”。今年4月下旬,35万斤从江苏盱眙引入的大闸蟹苗首次“入住”莱西,经过5个月生长,近日进入收获期。“大闸蟹捕捞上岸后,全部被当地饭店收走了,每天上市量5000斤左右,供不应求。”负责大闸蟹养殖项目的青岛禾满仓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斌表示,从中秋节前开始,捕捞上岸的大闸蟹陆续进入青岛部分商超、水产市场和酒店,让市民有机会尝到“青岛产”大闸蟹。
莱西还瞄准餐饮市场“顶流”小龙虾做文章,于今年4月开始在姜山湿地等河湖试养,已于6月陆续收获。“预计年可增加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增加村民人均收入3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350人以上。”姜山镇保驾山共富公司经理王群说。
“莱西产”大闸蟹、小龙虾的上市及热销,标志着“南虾北养”“南蟹北养”在青岛试点成功,也意味着莱西成功入局这一千亿级消费市场。
“莱西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河流共61条,有大中型水库3座,全市宜渔水面7万余亩,发展渔业潜力很大。”刘东表示,莱西将在前期养殖经验基础上,继续扩大大闸蟹、小龙虾养殖规模,并带动种苗培育、预制菜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将其打造成富民增收的大产业。
当下,由莱西湖生态鱼、小龙虾、大闸蟹组成的莱西水产“三件套”,让莱西频频“出圈”,吸引越来越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这是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莱西以农副产品为切入口,对全市12个镇街特色产品重新梳理,共收集产品8个大类、160余个小类,打造“莱西有礼”区域公用品牌,严把质量关,组团闯市场——
品牌产品受邀入驻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莱西有礼”线下实体店成为旅客游购“打卡点”;产品在抖音、小红书等电商平台也备受青睐,拼多多上架的“日庄火烧”15分钟“秒杀”5000单,不仅在省内畅销,还远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问世”短短一年时间,“莱西有礼”不断“破圈出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