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点、线、面”协同发力,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点”上强企业,深入推进“百亿企业”培育工程和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黄海造船、泓淋电力、广泰空港等企业产值增幅超过20%,恒邦矿冶有望成为威海市工业领域第6家过百亿企业。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挖潜强基”工程,依托“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新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全市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805家。
“线”上固链条,深入落实“链长制”,先后召开打印设备、碳纤维等6次专题会议,高规格举办第二届国际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会议暨全国“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全省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链产学研精准对接、“跨国药企走进山东”等融链固链活动51场次,20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升。
“面”上育集群,实施产业集群能级提升行动,聚焦八大产业集群、10条优势产业链,做大做强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专业园区,累计培育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第2。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分别达到3个、10个,数量稳居全省前列,集群式发展效应充分释放。
04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
产业体系筑牢夯实
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质效。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开展工业技改提级行动,实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251个,截至10月底更新设备9569台(套),占年度计划83.1%,1-10月份威海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9%,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全省第1。
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研究编制《威海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加快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累计83家企业入选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名单,浦林成山成为威海市首家国家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延伸,以建设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为抓手,引导企业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布局,不断催生个性化定制、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先后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2家。在今年“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和纺织服装分赛上,威海市10件作品入围获奖名单,其中未来机器人、金猴集团作品分别获得大赛金奖。
05 激活数字经济引擎
融合赋能势头强劲
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统筹部署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数字基建持续完善,深入开展直供电改造、疑难站址攻坚专项行动,累计建成5G基站8333座,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到100%,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和解析业务量超过1.2亿条。
数实融合深度赋能,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大力推广“产业大脑+晨星工厂”转型模式,9个项目入选省“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名单,新培育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6个、全省第3,全市省级“产业大脑”和“晨星工厂”分别达到4个、157个,其中海洋食品加工获评省级示范型“产业大脑”(全省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