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 青岛走在前”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介绍2024年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及2025年物流降本增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2024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预计突破1700亿元,打造多式联运新网络,力争2025年海铁联运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聚焦枢纽能级,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玉军,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仉元明,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袁海波,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胶州市政府副市长郭晓钟,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邢东亮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物流业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有力服务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2024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预计突破1700亿元,成为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青岛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政协主席任执行组长的工作专班,出台《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编制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制定重点项目建设等“四张清单”,推动总投资超2020亿元的45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航运中心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全球第15位。围绕“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不断拓展全球航运版图,新开辟外贸集装箱航线18条、总数超230条,数量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为拓展发展空间、扩大港口投资创造了宝贵条件,董家口港区12万吨级油品码头等4个项目竣工验收。
聚焦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青岛市成功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将最高获得中央10亿元奖补资金,支持重要枢纽项目建设,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服务海丰航运集团、全球航运商业网络等物流企业,进一步畅通青港贸易往来。
同时,青岛市成功举办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一带一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大会等,促成30余家单位达成合作,签约重点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超70亿元;在谈储备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超170亿元。壮大培育现代物流头部企业。评选现代物流头部企业6家,日日顺、山高物流、中创物流入围中国物流企业50强。
此外,青岛市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5家,总数达115家,其中新增5A级物流企业2家,总数达13家,增量位居全国第2位。降本增效成绩显著;印发《青岛市现代物流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全市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青岛依托上合示范区推动多式联运改革》作为全省唯一案例,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
聚焦通道网络,国际物流大通道加速构建
海运方面,青岛港沿黄内陆港、海铁联运线路总数分别达51个、83条;完成海铁联运量254.6万标箱,同比增长15.3%,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航空方面,累计开通运营16条国内国际货运航线,完成运输航班19.3万架次,同比增长12.8%,口岸功能、保障能力、通关效率等方面优势不断巩固。铁路方面,中欧班列开行1017列,同比增长17.8%,首次突破千列大关,国际运营线路增加至22条,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公路方面,国际道路运输(TIR)持证人15家,发运车辆282车次,数量和发运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全省首家TIR车辆检测机构在青落地,新开通中吉乌、中哈专线,大湄公河次区域(GMS)“青岛-越南河内”等三条线路全国首发。